正文 第16章 意誌要唱高調,堅忍不拔無事不立(2 / 3)

成功固然令人喜悅,但拚搏的過程也不失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相比較成功的暫時喜悅,拚搏精神更能讓人回味。

不放棄就不會失敗

沒有失敗,隻有放棄,不放棄就不會有失敗。正如喬治?馬薩森所說:“我們獲勝不是靠輝煌的方式,而是靠不斷的努力。”

美國紡織品零售商協會做過一項研究:

48%的推銷員找到1個人之後不幹了;

25%的推銷員找到2個人之後不幹了;

12%的推銷員找到3個人之後繼續幹下去,80%的生意是這樣的推銷員做成的。

林肯曾說:“成功是屢遭挫折而熱情不減。”要維持奮鬥的熱情,除了要有遠大的抱負,堅忍不拔的性格以外,用他人的事跡激勵自己也是一個好方法。

有一次,蘇格蘭國王布魯斯與英格蘭軍隊打仗,布魯斯國王被打得落花流水,隻得躲在一所不易被發現的破舊的茅草屋裏。

當他正帶著失望與悲哀躺在柴草床上的時候,他看見一隻蜘蛛正在結網,為了取樂自己並看蜘蛛如何對付,國王毀壞了它將要完成的網。蜘蛛並不在意它突然遭遇的災難,立刻繼續工作,打算再結一個新網。蘇格蘭國王又把它的新網破壞了,蜘蛛又開始結另一個網。

國王開始感到震驚。他想:“我已被英格蘭的軍隊打敗了6次,我是準備放棄戰鬥了。假使我把蜘蛛的網破壞了6次,它是否會放棄它的結網工作呢?”

他毀壞了蜘蛛的網共有6次。蜘蛛對這些災難毫不在意,開始了第7次結新網,終於成功了。國王被這隻不屈不撓的蜘蛛震撼了,他鼓起了勇氣,決意再作一次鬥爭,從英格蘭人的手裏解放他的國家。他召集了一支新的軍隊,很謹慎而耐心地做著準備,終於取得了一次重要的勝利,最終把英格蘭人趕出了蘇格蘭國土。

有了堅韌的毅力,飽滿的熱情,還要有清醒的認識。

“永不放棄”不是目的,成功才是最終目的,對每次錯誤都必須檢討,並加以總結、改正、調整。隻有這樣才能使障礙成為前進的階梯。成功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障礙的過程。障礙不是來阻擋我們的,而是來幫助我們的。障礙會告訴我們怎樣做才能更快成功。

愛迪生為尋找做燈絲的材料,做了5 000多次實驗都失敗了。

一個報社記者對愛迪生說:“看來我們要用電燈照亮黑暗真是太難了。你已經失敗了5 000多次!”

愛迪生說:“不對!我不是失敗了5 000多次,而是知道了這5 000多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我還要繼續做下去!”經過10 000多次的實驗,愛迪生終於“造”出了鎢絲,給人間帶來了光明。

沒有人能一步登天,失敗隻是暫時的。隻要你有堅強的意誌,就不會因為暫時的失敗而半途而廢,不會因為遭受暫時的挫折而畏縮不前。

做人智慧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們的一封信中說:“隻有放棄才會失敗。”他還引用了林肯的一句名言:“除非你放棄,否則你就不會被打垮。”隻要你有堅強的意誌,永不放棄的決心,就沒有失敗可言。

堅持就是勝利

不論做什麼事,如不堅持到底,半途而廢,那麼再簡單的事也隻能功虧一簣。相反,隻要抱著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再難辦的事情也會迎刃而解。

當人人都停滯不前的時候,隻有富有恒心的人才會堅持著去做;人人都因絕望而放棄的信仰,隻有富有恒心的人才會堅持著去守護。所以,具有這種卓越品質的人,最終才能獲得良好的聲譽和成功。

不論工作合意與否,總能堅持到底,一定要達到目的的人,才能獲得勝利。

一隊人到沙漠裏去探險,在沙漠中迷了路。食物和大多數的水都已經用盡了,他們一隊人隻好開始了漫長而又艱難的尋水之路。他們之中有一個智障者,每次看到哪裏有水,總是第一個衝上去,但每次都是幻影。漸漸地,其他人開始絕望了,並停下了腳步。當那個智障者又一次看到了綠洲並驚奇得大叫,這是真正的綠洲,可這次沒有人願意再動一下。幾天後,有人發現了他和其他幾具曬幹了的屍體。並發現他們之間相隔不到500米,於是人們便問他:“為什麼其他人死了,你卻活著?”他說:“我隻知道要找水。”

這是多麼簡單的一句話啊!可它卻告訴了我們一個人人皆知卻很難做到的事:做事貴在堅持,堅持了,便是成功!

以一顆堅忍的恒心,堅定自己的意誌,不放棄希望,並發揮自己的才能,便會獲得成功。世界上往往沒有那些意誌不堅強的人的位置,對那些意誌堅定的人,世界會替他們開辟道路。

有一位旅行者獨自穿越沙漠時迷失了方向,更為可怕的是他已經吃完了最後一點幹糧,喝完了最後一滴水。翻遍了所有的口袋,他隻找到一個發黃的梨。

“哦,我還有一個梨。”他驚喜地喊道。他攥著那個梨,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大漠裏尋找著出路。整整兩個晝夜過去了,他仍未走出空曠的大漠,饑餓、幹渴、疲憊一起湧上來,望著茫茫無際的沙漠,有好幾次他都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住了,可是看一眼手中的梨,他抿抿幹裂的嘴唇,陡然又增添了些許力量。

頂著炎炎烈日,他繼續艱難地跋涉。已數不清摔了多少跟頭了,隻是每一次他都掙紮著爬起來,踉蹌著一點點地往前挪,他心中不停地默念著:“我還有一個梨,我還有一個梨……”

三天之後,他終於走出了沙漠,那個他始終未曾咬過一口的梨,已幹巴得不成樣子了。

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們的確會陷入困境的沼澤中,這時候不要放棄希望。隻要你還有美好的期待,尋找夢想,你終將走出沼澤。

做人智慧

南宋的理學家、思想家朱熹曾說:“立誌不堅,終不濟事。”遇到困難的時候,多堅持一下,事情就可能出現轉機。

把苦難當作成長的機會

巴爾紮克說:“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晉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

最大的失敗莫過於害怕失敗。如果我們能戰勝這一擔憂,那麼能創造夢寐以求的幸福。

我們沒人喜歡麵對困難和不幸,但聰明的人善於把它們當作成長的機會。

著名作家梭羅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是告訴自己一個好消息,他會對自己說:我能活在世間,是多麼幸運的事。如果沒有出生在世,我就無法聽到踩在腳底的雪發出的吱吱聲,也無法聞到木材燃燒的香味,更不可能看見人們眼中愛的光芒。於是,他每一天都滿懷對生命的感激之情。

人一生是由幸福和悲傷、成功和失敗、歡樂和痛苦交織而成的,隻有當你經受得住成功和失敗的考驗,才能展示你的真正價值。

一個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時,遭遇了一個攔路搶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窮追不舍。走投無路時,商人鑽進了一個山洞裏,山匪也追進了山洞裏。

在洞的深處,商人未能逃過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一頓毒打,身上所有錢財,包括一把準備為著夜間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擄去了。

幸好山匪並沒有要他的命,之後,兩個人各自尋找著洞的出口。這山洞極深極黑,且洞中有洞,縱橫交錯。兩個人置身洞裏,像置身於一個地下迷宮。

山匪慶幸自己從商人那裏搶來了火把,於是他將火把點著,借著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給他的行走帶來了方便,他能探清腳下的石塊,能看清周圍的石壁,因而他不會碰壁,不會被石塊絆倒。但是,他走來走去,就是走不出這個洞。最終,他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了火把,沒有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艱辛,他不時碰壁,不時被石塊絆倒,跌得鼻青臉腫。但是,正因為他置身於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夠敏銳地感受到洞口透進來的微光,他迎著這縷微光摸索爬行,最終逃離了山洞。

身處黑暗的人,磕磕絆絆,卻最終走向了成功。眼前光明一片,卻讓人迷失了前進的方向,終生與成功無緣。

關鍵不在於是否擁有火把,而在於手持火把前進的人的態度、信念與思維方式。

沃克林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他從小家境貧寒,但聰明好學,上學時常受到老師的讚賞。老師常對沃克林這麼說:“努力吧,孩子,總有一天,你會像教區委員一樣尊貴的。”一位鄉村藥劑師欣賞沃克林強壯的胳膊,答應給他提供一份搗碎藥片的工作,但這位藥劑師不允許他勤工儉學,熱愛學習的沃克林毅然辭去了這份差使,背上書包離開家鄉去了巴黎。在巴黎,他想找到一份藥劑師侍童的工作,結果沒有找到,後來疲勞和貧困折磨得他病倒在街頭,正當他斷定自己必死無疑時,一位過路的好心人把他送到了醫院裏。他康複後,繼續去找工作。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找到了一個肯收留他的藥劑師。後來,著名化學家福克羅伊聽說了這個年輕人的事跡,他非常喜歡這個勤奮好學的小夥子,就把他帶在身邊,使他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多年以後,福克羅伊去世了,沃克林作為化學教授繼承了他的事業。他衣錦還鄉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曾有過不堪回首的童年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