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之冬(1 / 1)

那個風寒砭骨的冬日相信誰都難以忘懷,獻給唯一的特殊記憶。

《沉默之冬》

青春如同夜地的篝火,燃燒時火苗四竄,絢爛至極。而我們隻在柴盡火枯時才緬懷曾經的火樹銀花。

火樹銀花的青春啊!時不我與嗬!

*****

蟄居在冬天的小孩

今年的冬天似乎趕來送葬,有著刻骨銘心的寒冷,寒風無孔不入地侵襲早已幹裂蛻皮的肌膚。冷顫,哆嗦,痙攣,起疙瘩,一串連貫自然的動作被壓縮在一瞬——十七歲的人就是以這種靜默的姿態抗擊風寒砭骨的冬天麼?

雖然是在這草木凋枯的季節,我還是要問,你知道校園裏一年四季不變的風景是什麼嗎?

是各奔天涯的畢業生意味深長的背影被下一屆莘莘學子吞噬,是一大群絡繹不絕的年輕臉龐上演的豪華幕劇。我們隻是一個小配角,或許這台戲本無所謂主角。每個人對校園而言都隻是匆匆開落的蓮花,每個人最後都要說再見。

五十六平米的教室裝下了我漫天飛舞的心事,日日機械地翻閱著前仆後繼的資料。年輕的翅膀扇動地再怎麼鏗鏘有力,也仍飛不出現實鮮血淋漓的巨繭。真的,看到陳舊不堪的書本會想:如此韋編三絕,妥協的究竟是被摩挲地棱角漸次軟化的書頁,還是別無選擇的我們自己。這一場華麗的騙局,我們究竟是始作俑者,還是沉默的羔羊。

日夜單調重複如往。

白天雲痕重重,再心神蕩漾也要懸崖勒馬。

夜晚燈影綽綽,再心緒不寧也要伏案疾書。

我們都輕狂地不願齎誌而歿,桀驁地不甘淪為附驥之蠅。隻是在物換星移中,昔日在熱情仲夏沐浴陽光的活力少年,如今蟄居在嚴冬的威懾中閉門不出,曾經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正氣之辭,再也無法侃侃宣揚。

整個冬天陷入駭人的沉默。

唯一可自慰可自勉的話是,我們有理想,我們要高考。在考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追求理想的旅途,我們學會了逆來順受,學會了摧眉折腰,學會了赧顏苟且,卻惟獨學不會抉擇。正應了塞林格的警世名言:年輕時為了理想,可以高傲地死去;長大後為了理想,卻卑微地活著。

好在我們懂得在放棄與妥協的罅隙奮力求生。雖然我們正上演著喑啞的默劇,但總有一天,靡麗的傳奇將由擔綱領銜。終會雲破日出的。

有詩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平靜無瀾的池愈是深不可測,闃然無聲的夜愈是危機四伏。由此推及,這個冬天愈是風雨淒淒,來年就更覺春光融融。我們的戰鬥,現今負隅頑抗,指不定日後就旗開得勝了吧!

我們會旗開得勝。我相信,也請你相信。

*****

躲藏在被窩的逃兵

(一)

寫作間隙時常狼吞虎咽地嚼食,兩碗飯,兩個果醬麵包,兩個蛋黃派,一瓶花生牛奶,僅有的幹糧被揮霍殆盡。不是因為饑餓,僅僅是空虛。我恍然想起那個麵容淡定卻患有精神性暴食厭食症的孩子。理想、自由、關愛……這些東西太遙不可及了,相比之下,食物是最唾手可得的吧!

(二)

shopping時很不能自已地讓普通話張口就來,驚覺突兀後黯然離開,自己與這個古韻猶存的小鎮開始格格不入了。在家用期期艾艾的家鄉話與舊友絮叨,衛星怎麼也搜索不到絞盡腦汁要說的詞,尷尬地用流利的普通話代之。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鬢毛已衰鄉音仍未改。我才離家幾年啊!也隻能用極具諷刺的“數典忘祖”來自嘲了。

(三)

廿七日下午破天荒地降了雪,鹽粒大的冰晶穿過竹葉起伏的沙浪聲,簌簌墜落。彼時我在手搖井旁向奶奶抱怨日夜停電的事兒,我小心翼翼撣拂掉沾附在她絨毛外衣上的雪珠。奶奶的背竟如此佝僂了。慚愧的是她的孫女竟無動於衷地看她一個七旬老人在大冬天用井水洗菜。悔不堪言!

(四)

忘了在多少個黑魆魆的停電夜晚,自己蜷縮在被窩裏,揉搓著浮腫的手背與尖疼的指骨,緬懷如煙的往事,追憶稔知的故人,昏昏入睡。忽被鞭炮聲與煙花驚醒,心中咒罵幾聲,感覺雙足溫熱尚存,又沉沉睡去。

七堇年也曾描繪一個深居閣樓的男孩在除夕夜被流光溢彩的焰火擾夢。我想,這是隻屬於我們這個尷尬年紀的篤謹與不合世俗。

與眾不同的是,鄉村那些樸素沉默的老人,在新年的前幾天就將爆竹掛上了枯枝梢頭。絨芯一點,滿天飛花,一地落紅。

(五)

這個新年過地頗為黯淡,在除夕夜竟然還停電。未曾料想自己年年守夜看春晚的習慣竟為這客觀因素破例,心情頗是不爽。但由於交通阻塞,多少人有家難回,相比之下,停電看不了春晚真的是不值一提,想到這便釋然了。

2008真的在惶惶中如約而至。我欲言又止。

————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