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雲:“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生在世,總有幾個“靠得住”的朋友。廣交朋友是沒有錯的,因為朋友多了,有時候“路”的確好走。但是“靠”朋友就有問題了,朋友畢竟是朋友,他們有他們的世界,有他們的私心。在現實的社會裏,即便是“真”朋友,他也不會總是因為你而放棄自己的利益;而如果對方是“假”朋友,是個損人利己的小人,他就有可能趁機“黑”你一把,讓你得不償失。所以你要知道,無論是“真”朋友,還是“假”朋友,你都不能“靠”,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靠的人就是你自己。
1.人在江湖漂,防挨朋友“刀”
俗語有雲:“多個朋友多條路”,有時候“朋友”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便利,但是,朋友也是人,有著私心與狹隘,所以求他們辦事還是小心一點,如果一味的相信朋友,那麼你遲早會吃大虧、上大當。
我們都知道,“朋友”在中國傳統中講究個肝膽相照、義字當頭,然而社會發展到今天,大多數人都在被一個“利”字所驅使。在這個前提之下求朋友幫忙,他能夠做個順水人情幫你一把還是好的,怕就怕他不僅不幫忙,反而落井下石、背後放黑槍。君不見,朋友打夥開店,集資辦廠,有幾個不是虧則扯皮拉筋,賺則打鬥爭搶鬧紅眼的?
這是一個眾人爭當掘金客的時代,一個個體意識代替集體意識、存在意識代替理想意識、金錢意識代替事業意識的年月,梁山泊那種大秤分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遺風早已被擱淺。所以說,不到萬不得以,千萬不要找人幫忙,即便是朋友,也有可能給你來個趁火打劫、順手牽羊。這不是聳人聽聞,這種事情如今已經隨處可見、隨時可見,不信我們就看看張醫生的遭遇。
1990年8月,張醫生在桂林進修的時候,碰到一個叫毛玉鳳的女人心髒病發作。救死扶傷是張醫生的人生信條,經過她的積極搶救,毛玉鳳保住了生命,毛玉鳳當時是感激涕零,一定要和張醫生拜為姐妹,這讓張醫生也有些感動。從此以後,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毛玉鳳看起來文質彬彬,皮膚白皙、戴著金絲眼鏡,一副女強人的樣子,常說要報答張醫生的救命之恩。不久,毛玉鳳說自己所在的深圳公司給她分了4個股份,每股2500元,三個月後可以獲利兩萬,表示想讓兩股給張醫生,以示謝恩。此等朋友、此等友情,張醫生不由不信,立即將5000元交給毛。然而,三個月後張醫生不僅“利”沒看見,連5000元的本也沒了。然而,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就結束。
1991年春節後,毛玉鳳又對張醫生說:“上次股紅沒分,是公司用股紅又做了一筆大生意,三月後每股回報3萬。因為是老朋友,親戚我都沒給,再讓兩股給你,每股3000元。”話與情都是熱乎乎的,張醫生再次被毛玉鳳打動了,於是把父親多年積攢下來的6000元交給她。毛玉鳳說她這個朋友“爽”,不久,又把她介紹給了自己的兒子小李。
小李對張醫生說:“你是我媽的朋友,我就算你的幹兒子,我一定要在經濟上幫助你。”隨後便說:“我和北京一個朋友在內蒙古辦了個山羊養殖廠,做羊皮出口生意,年純利幾十萬元,就衝你是媽媽的朋友,把一個3萬元的股份給你吧,半年能賺10萬元。”
張醫生想了想,覺得利潤很大,而且也是情誼難卻,於是就朝親戚借了3萬元交給小李。從此以後,張醫生就天天盼著分紅還債,但又不好意思總是問人家,就隻好等。不料,1991年7月的一天,等來的消息卻是雙方的生意都虧了,張醫生隻覺得五雷轟頂。
莫非毛玉鳳和他兒子都是騙子?不像,穿著打扮,說話辦事都是很有分寸,也很講情份的。正當張醫生左右為難,徘徊不定的時候,毛玉鳳的兒子小李又來了,晃一晃50元一紮的現金,拿出一張4萬元的欠條,說馬上要去買一隻價值連城的古瓶,然後回賣150萬,還了債以後還有剩的。
人家這是在舉債設法還錢呀,張醫生再次為朋友之情所感動,就跟著小李去取那價值連城的古瓶。誰知古瓶取到手,小李說有急事要先走,古瓶交給她先保管。在回家的路上,她給自行車撞了一下,古瓶應聲而碎。當張醫生拿著破碎的瓶子到小李那裏去時,小李拿著菜刀要她賠償古瓶。因此,張醫生不僅投資分文未得,還給小李開了張20萬元的欠條。
張醫生這以後病倒床上,好在病後向公安局報了案。公安局說這種行為叫“殺熟”,一種當前非常普遍的宰朋友手段。“殺熟?”張醫生聞所未聞,她不懂朋友之道何以變得這樣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