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綿延的小山旁有個小村,村裏都是些樸實的山民,靠著進山打獵為生。
一般進山打獵的都是壯年男子,年輕力壯,手腳利落,動作迅猛靈活,獵殺野獸事半功倍。
山村的東邊角落,有個小草屋,裏麵住著一家三口,主人叫李大牛,女主人姓陳。兩口子早年沒有子女,本以為此生無子,沒想到,年過半百卻意外生下了個男嬰,這兩個老人開心的嘴都合不來,高興的請來村裏的教書老先生給小男嬰起個好名字。
老先生在村裏地位很高,年輕的時候在縣城教書,上年紀了回到山村養老,閑暇時教教書,村裏小孩起名字一般都要請這位老先生。老先生看了小男嬰好一會,道:“小子白白胖胖的,額頭高起,鼻子挺,小嘴紅潤,是個貴相,就叫單名仕,李仕”。李大牛聽了這個名字很歡喜,李仕,這是要當官的兆頭,趕緊的殺了家裏僅有兩隻雞的一隻,宴請答謝老先生。
轉眼過去了八年,當年的男嬰已經長大成小男孩了。李仕雖然隻有八歲,卻長得很結實,身高四尺,比一般的小男孩高多了,自幼聰明孝順,經常在老先生哪裏聽課,識文斷字,是村了為數不多識字的人了。隨著李大牛兩口子年紀越來越大,李仕不得不跟著村裏的壯年男子進山打獵以維持生計。
李仕雖然比普通男孩高大點,但是卻也隻有八歲,力氣都還沒有長全,自然而然打起獵來就困難多了。所以,每次村裏打獵,李仕都是跟在後麵出點小力。遇上狂暴的野豬,都是壯年圍上去,李仕在後麵幫打氣;遇上野兔之類的小動物,李仕才有用武之地。村裏的壯年對小男孩特別照顧,雖然李仕出力不多,但每次分獵物都是平均分配,這樣,小男孩也算勉強能養家了。
村裏打獵都是隔幾天才進行的,有時候是兩三天,有時候是十幾天,這要看打獵的收獲多不多來決定。這些日子,打獵收獲都不錯,壯年獵人休息的時間也就多了。李仕趁著閑暇,往老先生的住處跑,他依然記得李大牛當官的期盼。在老先生住處聽課的小孩不多,因為生活在山村,受打獵風氣的影響,村民更傾向讓小孩學習武技,練習箭法,以獵殺更多的獵物。
這一天,李仕照常來到老先生這裏聽課,聽然心裏冒出個年頭:當官有什麼好?為什麼爹爹那麼掛念?隨即,他向老先生提出了這個疑問。老先生驚訝的看著眼前的小男孩,壓了壓喉,道:“小小年紀怎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若是要說有什麼好處,那就是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那有沒有更厲害的?”李仕歪著頭問。
“若還有更好的,畢然屬神仙之類,恐我等凡夫俗子,這輩子都不能窺其一二”老先生歎了口氣,繼續未講完的授課。在琅琅的授課聲裏,李仕的思緒已經到了萬裏之外,想著那些神仙之流。
李大牛有個侄子李大方在縣城的大戶人家裏當管家,混的挺不錯,在東家裏吃的好喝的好,胖胖的肚子挺挺的,不像村裏的人都是偏瘦。有天,東家跟李大方說,小少爺需要個書童,叫李管家幫忙物色個。這李大方尋思著李大牛叔不是整天想著自己的兒子未來能當官,在窮僻的山村著肯定沒個著落,不如來給東家當書童,或許還有些許希望。當即李大方向東家述說李大牛家的情況,得到同意後,當天就開著輛馬車向山村奔去。
話說李大方的東家姓趙,做買賣的生意,也有很多良田,縣城的商鋪很多都是他家開的,趙家在縣城是數一數二的大戶了。李大牛得知這個消息後樂開了懷,想著自己年邁兒子還能有這樣的機會,看來當官什麼的也不是水中撈月,未嚐不可能。李大方本想著即刻啟程回縣城,不過碰巧李仕跟著獵隊進山打獵了,隻能等李仕回來再做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