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訓五 淋飯酒母的製備(1 / 2)

一、實訓目的

1.鞏固酒母的發酵理論。

2.掌握酒母的配料及工藝操作能力。

3.熟悉並掌握不同釀酒專業術語。

二、實訓原理

酒母,原意為“製酒之母”。黃酒是一種含酒精的發酵酒,需要大量酵母的發酵作用,在黃酒發酵過程中,尤其是在以傳統法生產的紹興酒發酵醪中,酵母細胞數達6~8億個/mL,發酵醪的酒精含量最高可達20%以上,這樣的酵母量和酒精濃度,在世界發酵酒中是罕見的。可見,酵母的數量和質量對於黃酒的釀造顯得特別重要。創造一定的環境條件來擴大培養酵母菌的過程,稱為酒母的製備。酒母質量的好壞,對黃酒發酵和酒的質量影響極大。黃酒酵母不僅要具備酒精發酵酵母的特性,而且要適應黃酒發酵的特點。

淋飯酒母又稱“酒娘”,是將蒸熟的米飯采用冷水淋冷的操作而得名。淋飯酒母的生產,一般在攤飯酒生產以前的20~30d便開始。傳統上安排在立冬(公曆11月7日)以後開始培養,現在生產時間有所提前。釀成的淋飯酒母,經過挑選,質量優良的作為攤飯酒酒母,多餘的作為攤飯酒前發酵結束時的摻醅,以增強後發酵的發酵力。

三、實訓器材

浸米缸、撈鬥、竹蘿、甑、木盆、竹篩、發酵缸、劃漿或木耙

四、實訓步驟

1.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

2.配料

製備淋飯酒母要采用糯米為原料,每缸的投料量,根據氣候不同有100kg和125kg,用酒藥作為糖化菌和酵母菌的菌種,並添加塊狀生麥曲,以促進糖化和賦予酒特有的風味。由於淋飯酒母的質量關係到整個釀季的生產能否正常進行,所以,生產淋飯酒母時一定要嚴格配方,控製加水量,並要求落缸時米飯的重量加上衝缸時的用水量為原料米重量的3倍。

3.釀造操作方法

(1)浸米浸米的目的是使原料米充分吸水膨脹,使澱粉顆粒之間逐漸疏鬆起來,以便於蒸煮糊化。浸米前,先準備好潔淨的陶缸,裝好清水,然後倒入(流入)大米,水量以超過米麵6~10cm為宜。浸米時間根據米質、氣溫而定,一般控製在42~48h。浸米的程度以米粒完整而用手指掐米粒成粉狀、無粒心為好。浸漬後的米用撈鬥撈入竹籮內,再用清水衝淨漿水、瀝幹。

(2)蒸飯蒸飯是為使米粒澱粉充分糊化即破壞生澱粉的結晶構造,以利於澱粉分子與澱粉酶的接觸而水解。對蒸飯的要求是熟而不糊,飯粒鬆軟,內無白心。

(3)淋水淋水的目的,一是使飯溫迅速降低,適應落缸的要求;二是增加米飯的含水量,同時使飯粒軟化,分離鬆散,有利於糖化菌繁殖生長,使糖化發酵正常進行。

操作時先將蒸好的飯連甑抬到淋水處,淋入規定量的冷水,使其在甑內均勻下流,棄去開始淋出的熱水(溫度較高),再接取50℃左右的淋飯水進行回淋,使甑內飯溫均勻。淋水量和回水的溫度要根據氣候和水溫高低來掌握,以適應落缸溫度的要求。但是,回水量不能太少,否則會造成甑內上下溫差大,淋好的飯軟硬不一的結果。此外,天冷時可采用多回溫水的做法。一般每甑飯淋水125~150kg,回水40~60kg。可以用回水冷熱來調節品溫,淋後品溫在3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