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貼士
紳士化
紳士化的另一種說法叫中產階層化,或者說是貴族化,它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現象。具體是指一個原本聚集低收入人群的舊區,在重建後,地價和租金提高了,引進了一些較高收入者,並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慢慢取代了原低收入居民。實際上,紳士化是中世紀歐洲的一個發展階段,紳士的社會地位僅次於貴族,類似於中國古代的紳士,主要指那些先天條件優越、成長環境較好、有較高社會地位的人。1964年,社會學家露絲格拉斯(RuthGlass)第一次提到了紳士化這個詞,她是這樣描述的:“在倫敦,中產階級一步一步地入侵了貧苦勞工的民居,當他們的房舍租期滿後,原來破舊不堪的房屋搖身一變,成了高貴的大宅。紳士化一旦形成,就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直到那些貧苦民工全部搬走後,整個社區就會被徹底改變。”對此,有人持正麵觀點。他們覺得,紳士化可以讓物業價值上升,會讓業主跟財務機構的貸款變得更為簡單。而物業出租時,業主可以享受到更高的收益,租客則可以享受到更佳的居住環境。紳士化還可以吸引那些首次置業者,讓他們前來投資。也有人持反麵觀點。他們主要著眼於人際關係。他們覺得,雖然租金上升,但不能負擔的低收入者不得不搬離本區,原有的社會群體和人際關係就會瓦解,之前的社會特色將會永遠成為曆史。
現在,年輕人大都選擇在市內一些比較破舊的區域買房,第一個原因是那裏的房子相對比較便宜;第二個原因是那些區域真的非常破舊,也非常落後,更談不上安全,所以從社會責任的角度來說,他們想改善這些區域。他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行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搬過來住,使那裏一點一點地變得更好,小偷、乞丐也慢慢消失。孟天說,在美國的曼哈頓島也有很典型的紳士化例子,在舊金山也有這個現象。就是說一個人搬到一個地方後,不隻是買房子、裝修,他們還會開一些咖啡廳、小餐廳之類,提高那個地方的檔次,吸引更多的人。慢慢地,人們會覺得,那個地方變了。例如,美國有一個叫地獄廚房的地方,紳士化之後,現在已經貴得離譜了。現在人們開始往曼哈頓的哈萊姆區遷移,那是一個非常有名的窮人區,正開始紳士化。不好的方麵是,在紳士化潮流的影響下,那些不算富有的人會不停地換地方,他們成長的環境也在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停地改變。所以,任何事都有好處,也有弊端。大部分伊朗人都覺得,這一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那意味著,在這個地球上,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方,他們非常享受這種感覺。普雅說,在伊朗,政府推出了很多優惠政策,來促成大家盡快買房子。例如,主持人在電視行業發展,國家就會打造一些小區,專門提供給在電視行業發展的人住,主持人去那邊買房,就可以得到一些優惠政策,肯定是比其他小區實惠的。也就是說,在伊朗,是分行業來打造小區的,例如老師、工程師、警察等小區,隻要你去相應的小區買房,就會很便宜。
澳大利亞的人則享有政府補貼。例如你第一次買房,如果是新建的小區,政府就會給你7萬澳元,鼓勵你去買那些新地方的房子。在意大利是沒有這些補貼政策的,不過他們有比較優惠的貸款政策。但是如果你是買第二套房,或者是第三套房,那交的稅點就會更高,因為當你要買第二套房時,就表示你很有錢了。事實上,這也是防止炒房的一個手段。
文化貼士
炒房
炒房這個新興名詞是伴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而衍生出來的,它是一種投資行為。由於國家政策的影響,房價不斷攀升,有些人就會借機囤積一些好房源,然後再轉手,從中獲利。這種特殊投資行為,就是炒房。它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沒法用任何一種法律來界定它。當然,炒房的主要目的是獲利。因此,從獲利的方式來看,可以分為:1.團體購房。采取團體談判的方式,以團體價購入,以零售價賣出,從中賺取差額。這有點類似於批發和零售。2.通過媒體炒作。炒房者會散布、傳播一些不實消息,造成一種房價上漲或者是供不應求的假象,來影響房市價格,然後再通過交易,獲取利潤。3.虛假交易。這一項包括兩個方麵:一是開發商的惜售行為;另一個是炒房團的相對委托行為。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德國富豪克勞斯查普夫,他家財萬貫,生活卻比普通民眾更簡樸,他租住小公寓,絕不買房。每個月,除了固定的房租外,他隻需要300歐元作為生活費用。他不買房的理由是:買房隻會拉高房價,讓普通勞工更負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