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世界各國的搜索焦點(1 / 2)

伊朗人對待網絡的態度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在伊朗,人們隻是把網絡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每天用在網絡上的時間一般固定在1~2個小時。而我們中國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幾乎整天泡在網上,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逛空間。在伊朗,搜索率最高的詞彙是“烹飪”“美食”,還有一個就是“種頭發”,據說伊朗是世界上種頭發水平最高的國家。主持人調侃普雅道:“你的頭發不會都是‘種’的吧?”普雅趕緊指著自己的頭發解釋,說他的頭發是貨真價實的,伊朗之所以有這麼多人關注“種頭發”,主要是因為有很多人都是“地中海”,也就是俗話說的“謝頂”。

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和哥斯達黎加的青年一般喜歡在網絡上觀看一些輕鬆、搞笑的視頻。例如,在美國,一個獲得過奧運金牌的運動員,用投擲標槍的方式給他的小女兒拔牙。他在標槍的尾部拴上一根細繩,另一端拴在小女兒要拔的牙齒上。標槍飛出的瞬間,也順帶把小女兒的牙齒帶走了,這種拔牙方式的確是“腦洞大開”。在韓國,通過網絡而風靡全球的視頻也非常多,其中鳥叔的江南style就是比較著名的一個案例,當年的“騎馬舞”在世界很多地方掀起了一陣熱潮。

在韓國,人們最關注的是本國的運動員,像遊泳名將樸泰桓、足球名將樸智星、棒球名將柳賢振。在韓國人的心目中,這些體育明星的地位要比一些藝人的地位更高。除了這些娛樂視頻能成為我們的搜索焦點之外,網絡上的謠言也很吸引我們的眼球,在無意中成為我們關注的熱點。2011年,在美國獨立日的時候,一幫黑客盜取了美國著名的福克斯新聞網站的一個微博賬號,連續發表了六條關於“奧巴馬遇難”的消息。第一條先是說“奧巴馬”不小心遇難,第二條說是由於槍殺,接著一條比一條詳細,讓人們覺得“奧巴馬遇難”這件事情是真實無誤的。這些微博在網絡上被瘋狂地轉載,引起了美國國內人民的恐慌和躁動。

文化貼士

美國獨立紀念日

美國獨立紀念日(IndependenceDay)也被稱為美國的“國慶節”,是美國重要的法定節日之一。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由於與本國分離太遠,也同大本營內部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加上這些殖民地迅速擴張,他們便萌生了建立獨立國家的想法。1774年,來自12個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了一次大陸會議,希望通過這次會議,尋找出一條合理解決同英國大本營之間矛盾的途徑。最終,在1776年7月4日,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在費城大陸會議上正式通過。《獨立宣言》的通過,代表著從那天起,世界上多了一個被稱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徹底擺脫了英國的控製。《獨立宣言》對美國而言具有偉大的曆史意義,美國人民為紀念這偉大的曆史時刻,決定把每年的7月4日定為美國的獨立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