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的問題是:對老板不滿,卻假裝滿意上班,正常嗎?在表決中,TK11(關鍵11人)中有5人選擇“不正常”,6人選擇“正常”。美國代表孟天選擇“不正常”。他認為,每個人能來到世界上活著,已經是很不容易了,一個人的生命是非常寶貴的,沒必要在不喜歡的公司裏浪費自己的時間。“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隻要自己有實力,有才華,完全可以換一個喜歡的工作。
來自哥斯達黎加的穆雷選擇“正常”,他解釋說,在哥斯達黎加找一個開心的工作比較困難,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學會忍耐。哥斯達黎加,全名是哥斯達黎加共和國,位於拉丁美洲,它的北麵是尼加拉瓜,南麵則與巴拿馬接壤,它是世界上第一個不設軍隊的國家。哥斯達黎加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雖然這裏的風景優美,旅遊業發達,被稱為“中美洲的小瑞士”,但事實上,它的經濟狀況與傳統的工業大國相比要差很多。因此,這裏的人們普遍都有很大的就業壓力,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學會忍耐和適應。
來自意大利的羅密歐選擇“正常”。歐債危機蔓延至意大利後,意大利政府被迫實施一係列緊縮措施,導致經濟開始走下坡路,經濟連續下滑又導致失業率不斷攀升。在意大利,有73%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滿;85%的人認為,最近5年內,因為經濟下滑,情況會變得更加糟糕;大約隻有30%的意大利人對自己的老板滿意。雖然大多數人都對自己的工作並不滿意,但他們卻都不會輕易選擇換工作,這是因為現在意大利的經濟情況不景氣,很難找一份好工作,換工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所以,就算對自己的老板不滿意,也隻好“忍辱負重”。
俄羅斯的大衛十分認同羅密歐的觀點,因為俄羅斯近年來的經濟情況也不景氣,如果因為一些個人原因而輕易提出辭職,那麼很可能會就此失業,無法找到更合心意的工作。
世界青年“說”世界
俄羅斯和意大利近年來的經濟情況
俄羅斯: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蘇聯經濟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經濟總產值僅次於美國,位居全世界第二位。從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開始,蘇聯的經濟發展陷入困境,經濟活力日益下降,增長速度明顯變緩。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蘇聯的國際地位也開始跟著下降。1991年,蘇聯解體。1991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為5595.84億美元,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2.41%,經濟總量位居第9,中國位居第10.2015年俄羅斯經濟總量仍位居第9,中國位居第2.意大利:2011年夏季,歐洲發生了嚴重的債務危機,意大利受此影響,在歐盟施加的壓力下,被迫實施一係列緊縮措施,當年第三季度經濟開始走下坡路。2012年,意大利平均失業率高達10.7%。2013年失業率進一步攀升至12.7%。當前,意大利經濟增長仍麵臨一係列問題,例如,勞動力市場僵化、青年失業問題嚴重、稅收負擔過重、能源價格高,等等。總體來看,意大利的經濟近年來發展緩慢,人民就業壓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