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木齋為其姬人王雙魚作。雙魚,揚州人,僑居清江浦。壬辰冬,木齋邂逅袁江,一見心許,遂擕歸,居於別院,蘆簾紙閣相對者十餘年,他未嚐一顧也。自謂繾綣之情如春蠶自縛,作《繭中曲》十數首,因自號繭中翁。木齋工鐵筆,自鐫印曰“雙魚主人”,又有圖記“一身知己是雙魚”。甲辰夏,雙魚暴病,木齋親煎藥餌,病亟,猶抱持之。俄頃,氣絕,遂死於懷,其鍾情如此。自是意思蕭散,愀然不樂。老而乏嗣,餘每勸其納姬侍,而木齋不之應也。鰥獨十年,鬱鬱以卒。哀哉!
辛卯水災,聞星使至淮撫恤
西患方安帖,奇災到水濱。江鄉屯餓殍,海國下勞臣。聖慮周諮切,人情故土親。文端今已逝,道路語猶新。
秋日偶成
涼秋屬九月,百卉盡成材。椒頂紅逾鶴,山腰瘦似梅。迎風知雀立,對麵看雲開。短仆頻相促,爐中芋已煨。
日出
日出隨群動,宵歸刻漏長。隻因漸澆薄,誰複返洪荒。四壁蟲聲冷,三更月色涼。行吟菊影下,清露濕衣裳。
海塵
如此清平界,何由動海塵。病根緣近利,急務在知人。必有悲天誌,斯為濟世臣。細民況衰老,拭目仰皇仁。
春暮即事
閑來無事亦悤忙,半百頭顱半是霜。秦政早經鞭石去,媧皇無計補天荒。穿簷燕子喃喃語,入屋楊花陣陣狂。我欲避囂仍展卷,傷心又遇一蒙莊。
木齋七言近體僅存一首。又有句雲:“遠上長堤看落日,紅霞低處隻平胸”,全篇亦失去矣。又雲:“怪電突開天照眼,狂雲追取月回頭”,亦奇險驚人之句。
繭中曲
萬古彭殤共一邱,寄生天地等蜉蝣。情絲爭奈堅如鐵,手把昆吾斷得不?
人生小果結為胎,那許庸夫膜外猜。今世情苗前世種,三生石畔帶將來。
兩鬢星星白發催,當筵安敢惜殘盃。癡兒注定溫柔福,孤負摩訶戒幾囘。
五更心血盡消磨,七尺身軀喚奈何。蠶老自尋歸結處,朝朝暮暮繭中過。
繭中歲月不知年,小住為佳別有天。隔斷塵寰春事老,為誰解脫為誰纏。
金獸噴香繡幕垂,氳氤天氣驟長時。流鶯百囀催人起,未解春宵昨睡遲。
良夜清涼倚石牀,噥噥絮語訴中腸。鐙壺沸透鮮蓮子,不把蓮心度與郎。
薰沐三宵不茹葷,冰紋十幅係湘裙。中秋對月深深拜,書押盟詞共紙焚。
三時草草度流光,別後方知刻漏長。隻有淚痕成雪爪,半留衾枕半衣裳。
夕陽流水東西去,楚雨吳雲旦暮愁。四十八年容易過,更無難過是今秋。
纏綿幽緒兩心知,蟄伏吞聲總不辭。便把沸湯千萬轉,釡中誰見斷頭絲。
絲盡蠶僵刦已終,個中難死是癡蟲。無端化作飛蛾出,依舊雙雙撲繡絨。
春閨怨
一川流水帶蓬門,萬點殘紅墮淚痕。日色沈沈飛不起,楊花端底是春魂。
春日偶成
淡雲微雨早春時,夾岸垂楊盡碧絲。知否離人心緒苦,一船煙水獨吟詩。
丁晏《耳鳴山人賸稿序》:木齋工書法,少學北海,晚效端明,濶幅長箋,求寫者無虛日。性懶,不好吟詩,或終歲不作一字。嚐謂:“風雲月露,花鳥蟲魚,信手拈掇得有佳句,便自號為詩翁,殊可哂也。”木齋非有感觸,不輕下筆,吟詠暢懷,藉抒胸臆,間以寄示友人,輒隨手散去。今木齋逝矣,餘收拾遺墨,僅存二十餘首,坿以小詞,題曰《耳鳴山人賸稿》。木齋,晚年所自號也。木齋不以詩名,然其識議之高,性情之厚,風格之古,氣韻之超,世之能詩者庸有加於是乎?後有賞音,知餘不阿所好。不獨書法之騰擲排宕,磊落清奇,悉於詩中見之,並木齋之為人,亦可以想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