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廷珍
字玉粲,號瑟庵。乾隆己酉以第二人及第,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晉贈太子太師。入祀賢良祠、鄉賢祠。賜諡文端。
和鐵梅庵座師拜總督漕運紀恩原韻
聖主賢臣際會難,訏謨再四識心殫。欲舒民氣培元氣,特遣儒官領計官。八省轉輸勞擘畫,三洲瞻仰遂衣冠。恤丁禦吏權衡審,董用威還教在寬。
萬頃狂瀾手障東,蕭然猶是舊儒風。倚毗信出群公右,沆瀣深慚一氣同。凝戟清霜同政肅,隨車瑞雪兆年豐。遙知千裏飛芻路,擊楫聞歌徧短篷。
悼亡詩 並序
蕙叢早逝,元微之所以悲來;遺絓猶存,潘安仁於焉泣下。感歲時之逾邁,情自生文;見枝葉而牽愁,淚堪洗麵。抗深情而獨宿,拚愁緒而誰憐?於是,仆本恨人,生同磨蠍:失嚴親於早歲,奉慈母於弱齡。內鮮兄弟之親,外絕友朋之援。一囊屢空,翻嗤趙壹之狂;四壁徒存,誰賞相如之賦?幸得此婦,與同一身。琴調流水,喜窮途尚有知音;燭翦西窗,覺清話猶勝俗客。豈期三年伉儷,備嚐野蔬落葉之艱;一旦傷離,竟成弦絕奩空之恨。況夫哀蟬落葉,天消欲絕之魂;□帳燈殘,人下奈何之淚。惟是石形未化,恨結難消;蟻夢雖醒,情根不斷。自顧此生,如形失影,重維往事,觸緒成悲。以歌當哭短長吟,祗述家常,得句即書。兒女語大都複遝縈紆,既久,筆墨遂多,既悼逝者,行自念也。
王郎才地本凡庸,愛女憐才感謝公。羯末喜陪狂士語,孟光教伴腐儒窮。功名徒齎黃泉恨,困苦難期白首同。一夢翠圍成底事,年年此際哭秋風。
《柘塘脞錄》:此文端公為諸生時,悼李夫人作也。文端初娶李夫人,芝齡侍郎嫡姑母也。《悼亡》原作甚多,今皆散佚。又有句雲:“一天暮雨埋幽恨,三尺孤墳委夕陽”,“白晝漫拚無味睡,見人強作不情歡”,為當時傳誦。
題柳衣園圖
披圖鄉思總依依,碧水沿門柳映磯。頭白已沾三月絮,汁清曾染幾人衣。梁園賓客空遺跡,張緒風流早嗣徽。何日扁舟訪幽野,綠陰深處詠遺暉。
為秦端崖先生題畫
畫意詩情王右丞,寒梅消息故山徵。披圖無那增鄉思,可是長安雪後曾?
寒香漠漠影疏疏,早晚東風到也無。底事幽人耽冷豔,菊華寫了又梅株。
逋仙一去少知心,標格如君合賞音。擬向宣城乞餘瀋,為添孤鶴守寒林。
三韓公子盡風流,一曲陽春共唱酬。省識江南風景否?花身月影鎮關愁(三韓謂繹堂同年)。
江北江南事可憐,羈懷和夢到梅邊。水寒煙暖長淮路,孤負春光又六年。
題深柳勘書圖
詠罷南陔賦遂初,綠陰深處閉門居。陶家漉酒嵇家鍛,爭似先生好著書。
傳書漫說孔安國,難鄭空勞王子邕。卻怪潛邱能釋地,未曾書證到中庸。
武林逸史姚生輯,南頓遺編庾氏搜。賸玉零珠重拾取,更將餘力訂蕭樓。
山色湖光呼吸中,百城坐擁想清風。納楹書在君無恨,更有傳經鄭小同。
病中偶成
結習因緣在眼前,一生憔悴向遺編(餘過淨慈寺數五百應真三次,皆遇執書尊者)。精神用盡窮元海,得失無從證後賢。
漢經宋理總吾師,洙泗淵源未許窺。黽勉半生惟強恕,鑿楹兩字付吾兒。
不羨公侯不學仙,不談性命不參禪。浮名客氣幹何事,誤我虛生七十年。
回首茫茫事萬端,君親恩重仰酬難。捫心略有癡愚在,孽鏡台前任剖看。
《柘塘脞錄》:庚辰,餘年二十有七,以優貢入都廷試。謁汪文端公,文端一見縱談,詡為學者。寄書裏中阮明經有雲:“儉卿氣平心細,識見明確,可謂豪傑之士。”其過獎如此。試後,主文端家凡五閱月。昕夕質疑,得親教益。餘以所著《論語孔注證偽》請正,文端覆閱數過,嗟賞不置。持以示高郵王伯申少宰,少宰為文序之,稱“《證偽》一書學識精銳,能紹鄉先輩閻潛邱之學,又相其說之所不及”,而餘愧弗敢當也。丙戌春,計偕至京,文端問近所著書,餘對以從事毛鄭之學,為《毛鄭詩釋》、《三禮釋注》,已寫成帙,未攜入都。文端笑曰:“豈以餘老不能看書耶?”餘對以歸後郵寄請正,而文端已於次年六月薨矣。文端學問經綸,震耀海內,不必以詩見。間有吟詠,隨手散失,遺稿無有存者。錄此數詩,以誌景仰。若其行誼梗概,其具詳誌狀,非後生末學所敢贅述也。
曹 鑣
字琢文,號礪庵。嘉慶中恩貢生。著有《甘白齋集》。
讀史
暴秦行封禪,厥後為典常。傷財百億萬,乃曰答冥蒼。明明宋鹹平,國家失富強。長卿韓退之,猶為與張皇。洛閩諸大儒,閎論掃粃糠。經正絕邪慝,遂使音響亡。吾幸李斯毒,於物為外傷。未若王荊公,貽禍在膏肓。
宇宙無小人,何從見君子。老矣顏魯公,盧杞善其死。鵬舉與椒山,皆得真知己。知己至於成,壽之千萬祀。惟害乃生恩,陰符義有此。
送邱楚莊督餉赴隴
簡書奉行役,沿路逐花香。馬度潼關險,雞鳴漢苑荒。嚴程親吏卒,燎火護齎裝。報國心方壯,摩挱慎守疆。
校刻丁先生遺詩題其卷
焚香開此卷,一字一高吟。天下金湯國,人間山水音。斷紋殘自昔,韞匵到如今。柳惲魂相報,知予拂拭心。
昭恤院拜楊尚書墓
西風灑淚拜先生,終古茫茫恨未平。英主濕薪操太急,大臣盤劍死無名。黃河伍相濤聲赴①,青草萇宏碧血更②。誰使若敖魂不餒,前朝陵上已榛荊③。
校記:
①“赴”,《山陽藝文誌》作“壯”。
②“更”,《山陽藝文誌》作“瑩”。
③“陵上已榛荊”,《山陽藝文誌》作“陵墓已荊榛”。
草程允元夫婦節義傳係以詩
赤繩掙斷杳難尋,淡盡銀河牛女心。陌路霜寒朝數闔,尼庵燈炧夜紉鍼。張華寶劍神相守,韓起單環信未沈。鐵樹有花花並蒂,人間新調白頭吟。
遙和吳門諸君“如何秋到不吟詩”之什即依其體 五首錄一
如何秋到不吟詩,放眼煙高木脫時。牛鬥槎回尋路遠,芙蓉江冷托根遲。開弦盡失驚禽影,伏櫪還多老驥悲。誰謂商聲太蕭瑟,霜毫隨地寫清奇。
聞清江浦河決情事
怪煞寒流凍不堅(時在冬至後),又教滄海變桑田。萬家漂屋猶疑夢,三泛安瀾可告天。水德信乘冬日旺,宣防庸使內河湮(決係裏河非黃淮)。相牽滾滾填魚腹,縱是銜冤亦罔然。
釜底驚抽赤鯉魂,一家檢點幾人存。乍投高阜衣猶濕,近托煙廬火不溫。骨肉蒼黃悲永棄,壺飱呼吸丐仁恩。坐中談虎餘偏慘,記得當年浪打門。
狐悲兔死泣啾啾,非但憐愁亦自愁。邑裏晉邾聞擊柝,風聲唇齒切同仇。火無表道東西焮,箭每離弦左右投。聞說藎臣今補救,安危曾副廟堂憂。
過莒州吊朱虛侯
事機呼吸仗宗臣,隻手能牽漢鼎淪。呂祿魂應誇快婿,世人空昵婦家親。
《柘塘脞錄》:礪庵先生工古文辭,沈鬱蒼深,絕去凡近。留心本地文獻,郡邑誌板毀於火,歲久不修。先生輯《淮城信今錄》,上續誌書,厥功甚钜。《信今錄》中《名宦傳》、《惠德傳》,間有誤入者,當分別觀之。河漕鹽關諸大政,概從闕如,殊為未備。餘則臚載詳核,足資一方之聞見,固修誌者之藍本也。道光甲申,距先生入泮之年周一甲子,餘語盛蘭雪學師,請先生重遊泮水,與新入學諸君讌會於明倫堂。先生有紀事詩四律,一時和者甚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