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任 瑗(1)(2 / 3)

看梅

雁聲江上帶春來,暖向孤根暗裏催。迎檻低枝含凍小,背人疏朵亞籬開。不辭霜重通宵看,生怕風吹繞樹回。沁得肝腸冰雪似,吟成句子絕纖埃。

登白下城樓

一葉乘潮入帝鄉,羈懷春思正忙忙。三山風雨連瓜步,二水帆檣接武昌。璧月已荒江令宅,天花猶落誌公房。可憐文物消磨盡,燕子銜泥認綠楊。

詠史

霓裳一曲動欃槍,萬裏橋回鬢已蒼。惆悵佩環空畫裏,月明南內泣香囊。

內殿笙歌沸似雷,百孫院裏起居來。可憐八駿西巡日,寶玦漂搖路側哀。

阮□山雲:徵君博觀典籍,留心經世大務,不屑屑於章句訓詁之為。晚歲裏居,閉戶著述等身。為文洋洋灑灑,數千言可立就。詩不名一家,動與古會。

吳揖堂雲:徵君篤經學,潛心宋儒書學,極博雅淵深,莫之能窮。於宋儒尤重朱子,嚐與同裏高程諸君子講學,設朱子位享祀。丙辰以博學鴻詞徵,未起。閉戶著書,孜孜手不釋卷。年老雖在窮愁寂寞中,歌聲若出金石,其懷曠其所得者深也。年近八十,予與邱蘭成、薛廉村、王小史輩過謁,猶樂與講學,終日坐言不倦。自謂年雖邁,讀書至夜分。於朱子、四子書注,尤加意體玩。不然,則虛度一生。生平尤長於古文,其淵茂得力史漢。詩不甚著名,所編《小泉精舍詩稿》,古詩近柴桑,近體酷似少陵,非數十年深酣於詩教者,未易至此。然後知徵君之學浩乎無涯,無所不造其極。三十九年,避水寶應,遂歿。年八十有三。

吳 泰

字方嶽。乾隆丙辰進士,授翰林院檢討左中允。西李先生子。

過桃源謁朱龍岡先生墓

軍聲破瞻敵人寒,百戰猶傳整鐵冠。故國銅駝埋枳棘,荒邱素馬奠椒蘭。落花慘淡春無色,啼鳥悲鳴舌未乾。再拜驅車三歎息,得公幾輩事何難!

放生池泛舟贈東明上人

方池帶郭碧迢迢,小艇銜波信櫓遙。近水樓台香晻靄,遠風鍾磬韻飄颻。山僧苦行真能定,粼舍分餐不待招。契爾玄言如惠遠,杖藜肯過虎溪橋。

賦得三十六宮都是春

先天一畫啟鴻蒙,妙用循環卦象中。月窟淵深凝淑氣,天根邃密協元宮。陰陽總具生生義,奇耦分居六六中。自是皇心涵太極,滿腔春意蘊無窮。

邱 柱

字砥瀾,號天峰。雍正壬子亞魁,乾隆己未進士,翰林院編修,改授河南濬縣知縣。

瀛台賜宴恭和禦製元韻四首

廣宴瓊台集玉珂,上林秋色麗晴和。泰階運啟千年莢,嘉瑞時登九穗禾。彩帳拂雲林外轉,翠旗夾岸鏡中過。蓬萊親切依香案,拜舞聲聲葉雅歌。

含元日照慶煙稠,太液波光四麵浮。鎬宅宴開周燕喜,柏梁詩溯漢風流。大官傳膳調蘭俎,中使擕壺瀉玉舟。既醉不知宮漏永,鈞天幾曡奏樓頭。

散步幽尋景色娟,半迷樓閣半雲煙。鳥歌泉響皆仙樂,水溪山崖有曲筵。石上揮毫吟未已,花間垂釣詔仍傳。我朝曠典重逢日,聖祖文孫六十年。

禮成中命更遲留,浩蕩恩波愧莫酬。雲笈頒書分乙夜,星機賜錦燦新秋。含霜禦果初承篚,出水文鱗乍落鉤。歸騎聯翩春色滿,都人指點說瀛洲。

李蟠樞

字建中,號蒨園。乾隆丁卯舉人,官涇縣教諭。著有《惕介山盤剩稿》。

七夕

明河當七夕,雲意若為親。牛女初逢渡,鵲橋何處春。淒淒蟲語細,白白月華新。賺得癡兒女,穿鍼綠暗紉。

不寐

展轉不能寐,涼宵刻漏遲。秋風江上夢,黃葉雨中詩。去住渾難定,行藏費所思。蓼莪嗟永廢,切切淚雙垂。

甲子入都雨後登程

長途驅駿馬,迢遞路初乾。四野溪雲黑,一犁春雨寒。還家今夜夢,努力異鄉餐。北望情無極,勳名仰範韓。

冬夜

客緒愁冬夜,拳棲隱竹屏。鍾聲敲遠寺,霜氣透寒幃。慘切心頭事,迷茫夢裏歸。老妻渾不解,擁枕淚雙揮。

秋日詠懷

最憐為客久,白發暗中侵。官冷添幽興,秋深動遠心。開簾時坐雨,得句就牀吟。不識蓴鱸味,相思到自今。

秋日喜晤趙坦齋年丈

廿載長思服,相逢各暮年。雲歸滄海路,秋老菊花天。泛宅依淮浦,安居是故田。(坦齋本淮籍,罷官後因卜居於此)伊人今宛在,一櫂過川前。

辛卯除夕元旦立春

桃符依舊換,鬆火夜廊前。白首頻除夕,青燈似往年。筆曾幹氣象,歸臥老園田。坐待春風至,春回第一天。

施竹虛招飲即席步邱竹園韻

十載氛馳歲月長,歸來重理薜蘿裳。秋深但覺添離思,夢醒翻忘是故鄉。覓句可能勤學殖,無田差不計年荒。聞君烹得峨嵋雪,花下招遊著屐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