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國朝-馬 駿(4)(2 / 3)

冬夜集漢龍齋中

歲暮宵寒鍾漏催,高齋有客共銜杯。月明城上棲烏起,霜落燈前朔雁來。廡下梁鴻真大隱,市門梅福是仙才。束裝早晚交河北,憶此青尊首重囘。

遊黃氏舊園

斷垣殘壁隱池塘,竹逕鬆台半渺茫。碧草細分枯樹影,紅梅亂點石樓香。幾囘風定聞啼鳥,一路帆飛見夕陽。多少名園空躑躅,隻應世事付滄桑。

辛卯夏,當事給領灘田。餘赴廟灣候給,因見斥鹵之鄉,恐貽後患,辭之

日落鹽亭海氣昏,楚人猶見幾家存?十年萍梗思鄉土,千裏桑麻長淚痕。沿海半邊餘斥鹵,大河兩岸總新屯。魚魚愧我謀身拙,不敢求田訪故村。

秋霖水溢遣興

海國蕭條秋色空,那堪積雨逐飛蓬。蛟龍欲入淮陰市,璧馬紛沈瓠子宮。平壓鍾聲昏霧裏,暗催木葉亂流中。故園何事頻搔首,嘹嚦長天數去鴻。

寒食前一日同朱山補作

令節常禁客裏過,蕭條寒食奈愁何。誰家燕子穿簾近,到處桃花傍水多。紫陌靚妝香霧杳,青絲歸騎醉顏酡。主人不為春遊去,向晚同君作嘯歌。

懷方舟

老去論詩有幾人,倦遊今日轉相親。梁園不見嚴夫子,金穀難逢石季倫。花發遠山紅仆仆,水流春澗碧粼粼。百年同調須憐汝,白發囘看剩此身。

自景會寺歸草堂,忠行自江右抵裏,過訪

一牀涼雨臥東林,千裏窮交見素心。湖上片帆歸夜月,樓頭尊酒話秋陰。自傷故國吹簫客,誰贈長門賣賦金。惟有西風憐冷骨,飄來黃葉補衣襟。

贈梅岑

誰似延陵季子貧,蕭然齋閣重留賓。十年風雨深秋夜,滿目江湖把釣人。肯學平原輕入洛,為依臯伯不歸秦。相逢傾蓋情何摯,媿爾逃名意氣真。

夜泊瓜步

昨夜發金陵,今夜宿瓜步。寒月照高城,饑烏啼凍樹。

黃園陪銀台醒庵話梅村故事

蒼山歲暮雪霜清,高館張燈炙鳳笙。夜半酒闌無一事,白頭流涕說西京。

太白承恩第一班,那知有詔放還山。沈香供奉無消息,自按霓裳教舞鬟。

白石山中高士家,空庭木落有啼鴉。催妝記得當年句,寶扇金蓮擁鈿車。

講幄晨趨近至尊,犀庭日表夢猶存。山中曾記山僧語,贏得袈裟滿淚痕。

杜茶村曰:丙午、丁未間,餘客淮上,北山可十餘齡,即能誦餘《燈船鼓吹歌》,抑揚高下,一字不遺。後十五年,餘於廣陵僧舍得窺其《南遊》諸什,餘老人那得不刮目咋舌,主風雅者非子而誰?

王阮亭司寇曰:北山詩渾而潔,麗而健,詩之道在是矣。

張岸齋太史曰:北山集中如“遠木落幽澗,虛堂鳴翠禽”,“盃深遲舊雨,吟苦見春星”,“何計消愁思蕙草,不妨伴影有梅花”,靜細幽折,此類甚多。

《柘塘脞錄》:北山為中山王苗裔。董默齋中丞駐節南京時,議江淮屯務,北山極陳屯田之不便於民者十事,疏陳警切,中丞稱其類宣公劄子。及中丞督漕淮上,敍次淮上三名家詩,嚐謂“茶坡詩如匡廬曉霽,虞山詩如嶺上梅花,北山詩如洞庭秋月”,欲合鐫之,未果。閻百詩徵君謂“茶坡淡遠,虞山沈快,北山雄渾,三君旗鼓先後相當”。又謂“北山似李義山”。其為名流稱賞如此。餘獨怪《耆舊詩》於靳張詩采錄甚夥,而北山一篇不存,沒其名字。徵君自言抄錄未竟,亶其然乎?

劉謙吉

字六皆。康熙甲辰進士,參撫遠大將軍幕,補刑部主事,出為思南府知府,陞山東提學僉事,期滿,以老乞歸。著有《訒庵詩集》。《誌·仕績》有傳。

乙卯闈中即事呈韓慕廬王儼齋兩太史暨諸同人

河漢亦已高,秋色生衣笥。攬鏡二毛顛,忽忽居諸逝。白露未賓鴻,參差影月地。聖主愛菁莪,旁求無不至。鎖闈紛盍簪,井甃探深秘。燕飲各從容,低徊疇昔事。十年曠伊吾,空疏良有愧。趨蹌苟勿愆,永言辛苦意。

洪澤湖中

始旦開洪澤,旭日生微煦。魚龍淨波濤,空闊無一羽。須眉明鏡中,曆曆皆可數。當其恣狂瀾,百怪猙獰舞。駭浪高於天,萬石攖之腐。雖有長年者,撐突亦戰股。高臥過安流,竟省篙與櫓。煙際浮遠空,遙曠與終古。

赤□

情往策莫停,意適境斯遣。履巉既參複,披茸複回轉。且憩聼流湍,更躡恣靜練。我來歌月明,雪堂人不見。夕陽在樹間,幽岑生婉孌。清風江上來,列帆輕如扇。隔岸送樊邱,雲影雕以倩。中懷愜於茲,安能蠲所戀。

梅花落

誰家吹玉笛,江雪亂三更。直向妝台訴,應憐驛使情。寒香分夜月,清影薄春城。惆悵東風裏,無端白發生。

洛陽道

洛陽年少子,挾彈過城西。紫袖香生陌,青槐路夾谿。鬥雞金距淨,走馬玉珂齊。更逐平津客,銅駝月影低。

送李侍禦吉爻南歸

不死良雲幸,能歸是曠恩。胸中皆欲救,事後亦何言。桓典青驄累,辛毗白筆冤。非因宸鍳在,何以脫邱樊。

上疏頻稱可,棱棱若此人。台端關大節,風矯見清塵。七邑披圖淚,三河改賦緡。更為垂不朽,去殺沛堯仁(甲子疏天下停決)。

欒城裏中

舊策關城驛,流光十載餘。采分欒武子,心折藺相如。草樹連平莽,人煙散故墟。依然於役苦,何日遂吾初?

路瀨壁上題

路瀨仍吾境,繩床閑一眠。萬盤紆馬蹟,百裏曠人煙。勞苦雞豚夜,艱難黍稷天。何時三戶盛,敬賦授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