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國朝-邱象昇(2)(3 / 3)

呈靳茶坡先生

自許吟成癖,吾師知最先。長將青眼淚,墮向白頭前。

悼亡 疑有姬字

愛爾問情誰複過,挑燈握管學書多。燈前長作蠅頭字,新寫齊梁子夜歌。

移寓雜興贈陳子壽先生

家鄰姑射隔年囘(昔嵗於汾晉間有所遇),添得離情是燭灰。羨爾佳名同小鳳,玉釵頭上早飛來。

氍毹醉臥滿堂嬌,暗折檀痕記亦牢。桃葉桃根何處去,新聲合數鄭櫻桃(偶與子壽閑話舊事,遂有二作)。

吳揖堂曰:先生為牛叟先生子,幼資性極鈍,然刻苦好學,讀書至千百徧不輟。至十五嵗,冬夜讀書有所疑,發憤不肯寐,漏四下,堅坐沈思,筆硯盡凍。有頃,心忽開朗,如門牖洞辟,牆壁盡倒,自此穎悟非常。於九經、諸史注疏、百家,皆能倍文暗誦,與亭林、西河、竹垞三人並以通經博古著名一時。所著書極多,有《四書釋地》續又續三續、《孟子生卒年月考》、《尚書古文疏證》、《潛邱劄記》。乾隆五十二年,俱纂入《四庫全書》內。

《柘塘脞錄》:百詩先生博綜經史,一代大儒。《尚書古文疏證》精心閎辨,不朽至言。精於地理,崑山徐健庵尚書嚐邀先生修《一統誌》,錄先生緒論一編,曰《閻氏碎金》。崑山顧高士以所撰《日知錄》相質,即為改訂數條,顧虛心從之。合肥李公天馥言:“詩文不經百詩勘定,未可輕易示人。”世宗皇帝在潛邸,聞其名,手書延至京師,握手賜坐,呼先生而不名,日索觀所著書,每進一篇,未嚐不稱善。疾革,請移就外,留之,不可。乃以大床為輿,上施青紗帳,二十人舁之,安穩如床簀,不覺其行也。卒年六十九。世宗遣使經紀其喪,親製挽詩四章,複為文祭之。有雲:“讀書等身,一字無假。孔思周情,旨深言大。”僉謂非先生不能當也。先生又有《博湖掌錄》,王漁洋稱其博雅精核,今佚不傳。《郡邑誌》傳太略,詳見錢氏《潛研堂集》、杭氏《道古堂集》所作傳。先生葬於郡城東南之學山墩,見趙公執信所作墓誌。今南鄉塔兒頭,有墓園,竹樹茂蔚,即閻氏塋,潛邱之壟在焉。

閻若琛

字紫琳。順治戊午進士,授兵部主事,仕至浙江嘉興府知府。

貞女歌 為高家未婚婦

淮海山之陽,有衛曰大河。將侯稱世胄,生女如曹娥。十嵗能紡織,終日機與梭。十三身端好,高門尋斧柯。一語當親意,承言兩姓和。天不吊清白,壻也嬰宿屙。父死亦已久,孀母相撫摩。母為宗祧慮,迎婚恐蹉跎。未曾待吉日,兒生奄逝波。籲嗟掌珠墜,天道竟如何。女聞告父母,欲語淚滂沱。身是高家婦,分當一相過。荊釵與裙布,常服見阿婆。阿婆牽衣泣:“兒亡累汝多”。斂衽重致謝:“妾心不可磨”。婦(歸?)家妝飾變,不複湘裙拖。家本勳舊族,賣珠事牽蘿。於今三十載,亮節高崔峨。

潘取臨

字大也。順治甲午舉人,戊戌會試副榜,選常熟教諭。

夜抵小莊

匹馬入蒼翠,征途戀夕曛。寒城半林月,孤戍滿溪雲。夜發驚厖犬,饑驅逐雁群。寸心猶自慰,擬與宦遊分。

射陽湖

河源渺何處,已來滄海東。浮雲橫雁路,叢葦逼蛟宮。掛帆千家雨,濤生一枕風。舟人話疇昔,塵滿射湖中。

登岱詩四首

巍巍但覺與天京,冠嶽稱尊俯華衡。九點青煙浮地沒,一輪紅日湧潮生。身淩絕巘心猶壯,望入重霄體亦輕。二十年前曾此陟,愧無佳句答山英。

萬仞巉巌迥出群,崩崖飛瀑勢平分。盤間重絫人如舊,峪底陰霾樹是雲。帳尚餘坪留宋蹟,碑從無字識秦文。探奇未盡窮幽勝,歸路搘藤日已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