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張養重(4)(3 / 3)

山圍四麵隴州城,白葦蕭蕭滿地生。近郭居民才可數,遠郊沃壤不曾耕。土風鸚鵡綿蠻語,流水肝腸斷絕聲。莫道關西門戶重,此間鎖鑰已平平。

癸醜九月,自淮過訪趙寬夫,會其先一日渡河,予遂入關而西。越四日,複過超

化,始得握手,淹留二十餘日

九月西行臘月囘,旅愁無數待君開。書從隔嵗花前發,人自寒山雪裏來。燈火夜深霜雁信,江湖日遠故人杯。十年相對空惆悵,底事於今白發催。

千裏淮南歸路賒,到君堂上即為家。初春小院才看月,十日寒梅盡放花。客子忘形呼菜茹,蒼頭努力捕魚蝦。山川迢遞良朋遠,好聚常留天一涯。

雪舫至淮

霜落淮南更此遊,王孫執手釣台秋。窮交老盡風塵隔,客路饑驅日月流。冀北馬空無駿骨,海東家在有漁舟。懷人萬裏憑樽酒,短鬢蕭蕭為白頭。

宿州道上

宿州道上客消魂,百裏荒榛無一村。迎地驚沙橫白日,接天衰草暗黃昏。行人策馬防鳴鏑,老卒搖鞭指戰屯。慘淡誰從占剝複,中都佳氣鬱然存。

嵩山

雲裏青青六十峰,夾天雙碧翠芙蓉。少林苦為空王占,太室仍留漢帝封。尊踞神州家萬裏,高臨廣武案千重。何妨絕頂探奇去,雪滿靈巌不可蹤。

別韓子新

雪後青山春鳥聲,君來馬上遂初盟。無家正好身將隱,有誌何言事不成。塞濶遠留畊塢蹟,台荒重理釣魚情。淮陰舊是王孫路,別思牽人芳草生(子新永平人,家有釣台)。

河口對月

乘風四月大河行,河上艤舟月更明。一氣難分星漢濶,雙流合注海天平。壚邊酒熟懷初放,渡口雲深望不清。怪我十年前此去,白頭人日盼歸程。

濟寧太白樓

城下南池城上樓,齊名李杜各千秋。山連海嶽成都會,水下淮徐合眾流。絡繹帆檣經嵗過,亭臯風日四時收。可憐詞賦殘碑在,酒聖詩狂總白頭。

秋日集飲李道士亭子

霜清露白不驚沙,岸幘天壇道士家。萬裏故人分海嶽,一天涼雨暗京華。虛亭積翠幽香散,隔院繁蟬永日譁。咫尺瑤京茫未辨,長廊閣落有梅花。

與馬茮史先生

行到嵩陽我欲留,先生亦不返雍邱。共君好踐溪山約,婚嫁完時人白頭。

訂得青山又後期,春來馬上去遲遲。天涯有幾真相識,今日為君醉不辭。

寄懷夏峰孫鍾元先生

夏峰三日連三夜,深感提撕不忍還。行到曹南南下路,回頭猶望太行山。

望潤州哭談長益潘江如

乘湖急下暮雲邊,鐵甕城西望黯然。惆悵故人零落盡,寒濤聲亂隔江煙。

月夜聞笛①

斷腸聲向月明吹,露濕中庭更漏希。多少關情人不寐,芙蓉花落雁初飛。

校記:

①“笛”原作“留”,以意改。

喜晤耿保汝

我向西來無一事,看君兼欲看嵩山。煙霞深處談三夜,不見中嵩亦可還。

白河水

迢迢萬裏白河堤,雲靜風寒日漸西。隻有驚烏棲不定,夜深猶向故宮啼。

途中七夕

廣武山前逢七夕,英雄千載恨如何。愁心我亦無端起,不為牽牛夜渡河。

阻閘河不進

長夏扁舟阻閘河,年年何事此經過。半生歲月風塵老,惟有青山入眼多。

《耆舊詩》雲:嵩三為明聊城令棐之孫,涇陽先生安邦之季子,與兄瑰、璜同為明季諸生。甲申除夕,先生語諸子曰:“汝輩知陶靖節乎?”三子默喻意。明年,學使者至,皆閉戶不就試,竟同日落諸生籍。於是,遍遊天下,足跡所至,必與賢豪長者遊。所過名山大川,傷今思古,一發之於詩。其孫秘藏,不敢出以示人,予婉轉得之。丁卯春日,客濟寧,擕之行笈中,擇其尤者若幹首傳之。其他佳製甚多,未能盡錄也。

《柘塘脞錄》:先生年甫弱冠,即棄儒巾。博洽群書,當事屢延不至。所著詩古詞甚富。性至孝,奉親村居,菽水承歡。隆冬,母病篤,時居新城,夜奔城隍廟,裸身跪禱,家人不知也。母忽蘇曰:“適至神廟,見珊兒跪請神,不允吾不起矣。”家人急往尋之,尚跪泣不已,其孝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