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郭九有(1)(3 / 3)

無端思捧檄,草草到京師。定省三時闕,寒暄兩弟知。月華臨白發,霜氣老黃眉。安得長生藥,乘槎獻采芝。

遊子迢遙日,慈幃分寸陰。舉頭淮海月,入耳故園碪。孫繞彈碁席,兒牽念佛心。功名蕉鹿夢,負罪亦何深。

閉戶長安館,春風響碧林。六親嚐入夢,一母最關心。負笈思聞道,傭書豈為金。花磗明月滿,楚楚照幽襟。

握手江南客,蕭蕭薊北秋。高歌隨眾樂,低首為予謀。月共三千裏,風吹十二樓。呼童加布絮,膚發係親憂。

離家未滿嵗,骨肉兩三傷。母灑衰年淚,兒崩客邸腸。含悲逢皎月,止慟禮空王。但願同懷抱,禪門意味長。

師友金台勝,匡牀太史書。鬆梧閑別館,簫鼓動皇居。客況全無悶,家音幸不疏。隻愁今夜月,清冷照吾廬。

天涯溫凊遠,亦賴細君賢。甘旨妻勤進,參苓妾自煎。寒窗先向火,曉日且安眠。膜拜宜從間,筋衰佛也憐。

春朝辭父墓,寒色在恒山。憂飲滹沱水,秋吟玉筍班。遊魚思縱壑,飛鳥未知還。欲遂平生誌,歸家一舞斕。

九日同扶季南郊坐雨憶弟儀仲清江

自從離亂別新城,佳會何曾聚弟兄。此地茱萸相對飲,清江風雨不勝情。

吳山夫雲:荀伯先生與弟儀仲,一時並擅文譽,有雙丁兩到之目。崇禎癸未,儀仲膺選貢。鼎革後,兄弟並棄舉子業,幅巾杖履,隱居教授,一時裏中推為祭酒。荀伯年五十三,鬱鬱先卒。前一年自著年譜一卷,以著其幽憂憤疾無聊不平之鳴。至今手稿其孫濟遠櫝藏之。予既得交濟遠,屢欲拜觀,不得也。《長安懷母》八詩精湛高渾,足稱五字長城。行書尤為遒媚,蓋先生與萬先生年少最契,故其詩法書法皆得力於隰西者為多。八詩遺墨,予猶及見之,程水南常欲勒石以永其傳,惜未果也。儀仲亦能詩,今不傳。所著有《禮記彙解》四十卷,《杜詩解易》二卷,《史論》四十卷,論斷精嚴,俱發前人所未發雲。

張致中

字性符。崇禎中山陽學拔貢生。所著有《符山堂詩》、《眉尹文集》。《誌·文苑》有傳。

感遇

虎猛亦可搏,龍神亦可馴。咄哉不可下,無如壯士心。揚之秋雲高,抑之秋淵深。哀樂詎有定,感物成齗齗。世路塞冠蓋,得意驕黃金。未逢尼父歎,安之為麒麟。

登新城南樓

憑高舒遠眺,樓閣日嵯峨。海氣連天盡,湖光接郭多。中原仍戰伐,井邑但煙波。相顧無長策①,銜杯一嘯歌。

校記:

①“長策”,《山陽藝文誌》作“長計”。

聞蛩次方巽若韻

蛩以鳴秋擅,先秋亦自鳴。未須嫌寂寞,已足助淒清。振羽爾何意,關心各有情。從茲風露下,愁逐草根生。

遊缽池山

勝地留仙蹟,探尋意不窮。古藤銘歲月,秘穴想鴻蒙。雲隻依巌靜,泉爭向壑通。恍來雙舃影,引目注遙空。

望清口

黃河九折從天注,馮夷憨舞潛蛟怒。鬥大孤城落日黃,野雲低抹迷荒戍。白蘋風急雁西飛,遙望歸帆隔浦微。村落幾家煙火寂,東南民力剩漁磯。

薛塢寫懷柬沃荀伯儀仲

梧枝何意碧當門,藤蔓無端青過園。高枕寥寥通茗氣,虛堂肅肅引琴言。風聞戎馬驚魂失,日抱離憂古道存。為念君家兄與弟,步簷吟誦接黃昏。

桃源道中

章華往事露痕消,民瘼於今半楚腰。路入靈城疑是晉,溪沿泗水暗通潮。卻稀禾黍充為賦,賸有魚蝦采作苗。欲問桃源何處好,時艱草木盡蕭條。

送吳賜如歸孝烏

如斯晤別奈君何,避俗冰文滴淚哦。舊曲隻工齊瑟在,新愁應壓越舟多。天令秋士悲偏易,世與才人法較苛。此去嚴陵灘下過,莫將長劍觸煙蘿。

秋夕

壁蟲迎月四聲聲,何許秋懷獨夜明。語葉未幹搖露色,隔牆吹影礙閑行。

雖遙閣夕望

小開虛閣與霞平,夕靄先依遠樹生。人有寒心天易暝,鴉鴉雁雁各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