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潘 塤(3)(3 / 3)

久削紅塵跡,何來郡府書。乍聞驚太甚,捧讀愧何如。竹操憑誰許,椿齡敢自居。無端蓬戶外,鷗鳥散軒車。

賦得折楊柳送別

湖上新楊柳,相攀對落暉。依依留客醉,嫋嫋送君歸。去日絲初綠,還鄉絮欲飛。一枝聊爾贈,惆悵拂春衣。

村雨效長慶體

何處難忘酒,孤村坐雨時。瀟瀟斜入樹,淼淼曲通池。野徑迷行跡,高齋動遠思。此時無一盞,惆悵杜陵詩。

贈泰州大隱觀羽士

大隱居城市,山林興味長。閉關雲繞屋,支枕石為牀。君厭浮生累,餘嗟塵世忙。何時分竹杖,共坐碧湖傍。

雪晴喜李師白見過

積素空庭滿,餘寒霽色開。正宜山客臥,何意美人來。興發甯因雪,詩成不為梅。春風新論好,莫聼漏頻催。

署中三訪胡與大不值

褦襶何堪幾度來,雲深未放鶴籠開。拏舟不啻雪中返,題字空從竹下囘。三逕流鶯虛綠樹,一庭晴靄自蒼苔。龍門愛客渾如市,愧我無緣杖屨陪。

嘉樹館賞梅得枝字

二月陰寒花事遲,紅梅才放向南枝。春歸芳樹鳥先覺,香襲清尊蝶已知。有約常移窗外影,無才空憶閣中詩。正宜索笑尋簷畔,莫遣高樓笛暗吹。

酬張德夫儀部見訊兼惠詩箑

無端作客向蕪城,風雨撩人百感生。一夜梅花窗外發,幾行雁字日邊橫。口含郢雪才難和,襟拂齊紈韻自清。欲訪楫師邗水上,知君不厭踏歌聲。

溪田即事

場圃新依射水涯,塵寰不隔老煙霞。門前未種陶潛柳,隴畔還栽邵子瓜。辟地為秔堪卒歲,誅茅結屋可移家。蕭條生計何須問,老向漁樵願已奢。

新柳

東風若與柳相期,每向春時著意吹。幾樹依人真嫵媚,千條臨水更參差。隋家堤上含煙遠,陶令門前映日遲。獨笑詩翁常坐對,不知華鬢亦垂絲。

雨中懷同社諸君子

幽棲何事歎離群,遠樹孤煙暗不分。一別空梁多落月,幾囘曲徑有停雲。郢歌頻憶尊前度,楚笛長悲隴外聞。更想春遊寒食近,不堪苦雨又紛紛。

劉伶台

糟邱怪底有高台,荷鍤曾經此地來。身在百年渾是醉,名留萬古複何哀。清談晉代成塵土,獨醒湘累伴草萊。放達欲從台下臥,停杯潦倒愧非才。

吳山夫雲:邑人阮鶴緱晉常作《劉伶台記》,其略雲:“劉伶台去郡城十五裏,枕古淮堤,廬舍數十家,酒簾搖漾。其南為櫻桃園,西則百頃芳塘,有菱芡芙蕖之盛。堤後有古寺,寺後有亭,顏曰‘晉劉伶先生墓亭’。中供像二:左劉伶,右杜康,二君時地不同,蘋蘩一室,好事者殆以酒作之合歟?”按,伯倫沛國人,名列竹林,與嵇、阮諸君子沈酣於酒,佯狂玩世,其地當在山陽。晉之河內,即今河南懷慶府。考其蹤跡,蓋未嚐渡河涉淮遠至東楚也。晉時,此地亦名山陽,意好事者遂由此而傅會之,廟祀之不已而並以為有墓道焉。其亦慕醉鄉之高致,而不惜為是子虛烏有者歟?唐許渾《淮陰阻風》詩已有“劉伶台下稻花晚”之句,則其來已久矣。

《光州誌》載:劉伶台,天下凡十三處。浙江《嘉興府誌》亦有劉伶台,俗呼金伶台,蓋避吳越王諱,劉音與鏐同也。

病中作二首

春風花鳥送深愁,竹榻閑雲臥小樓。總為欲成中散癖,故教一月不梳頭。

三徑林深鳥雀喧,每因買藥破苔痕。非關窮巷無車馬,仲蔚春來獨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