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李 徵(3)(2 / 3)

王猷愛此君,米老敬此友。冰雪有襟期,何為遽分手?

鬆聲

涼翠弄清風,泠泠夜初發。此際與誰聼,惟因伴明月。

雪暮

馬蹄踏瓊瑤,難尋歸路蹤。吟邊正岑寂①,山寺一聲鍾。

校記:

①“邊”字原缺,據《淮郡文獻誌》添;“岑寂”,《淮郡文獻誌》作“岑絕”。

釣者

手持綠玉竿,頭著青綸巾。扁舟煙水濶,豈是為漁①人。

校記:

①“漁”,《淮郡文獻誌》作“魚”。

牧童

牛羊隴上歸,蒼茫日將暮。一曲太平歌,杏花村裏路。

明大學士劉翊《鬆泉集序》雲:“公為人光明坦直,表裏一致,學問深博,真行篆草無不能者。其為古風、近體,清奇麗則,新意曡出;序記諸作,高古雄深,理致暢達,讀之使人可喜可愛,其可傳於後必矣。”同裏金省庵太守《墓銘》曰:“居家孝友,立朝清忠。詩文專美,書法尤工。”

《耆舊詩》雲:天順紀元,英宗皇帝特命兩法司選好官,鬆泉先生以刑部員外膺薦,授河南藩參,敕賜提督撫治,許拏問貪暴官吏,有妖人草寇,相機調兵。陛辭之日,召文華殿密諭、賜酒、給鈔。既之任,先生亦力圖報稱。在任凡十餘年,以母年百有一歲,歸養於家。先生於書無所不讀,尤精書法,篆隷並擅其長。參汴藩時,河決,全集盡沒於水。既歸,乃輯其晚年所作為《鬆泉集》,凡詩二百九十五首,文六十二首。今歲月既久,傳本絕少。朱竹垞《明詩綜》止存《嶽武穆祠》一首。予合《文獻誌》及府縣二《誌》僅得此數首而已。又存題跋二首,一識《洞天圖》後,一《春宵蓮漏圖考》,皆《鬆泉集》中之僅存者也。

《柘塘脞錄》:《文獻誌》稱:公任河南參議,南陽地方歲饑,寇賊蟻聚。公翻山刊穀,不避險阻,草竊山妖無所伏匿。以母壽乞歸。公生平秉禮執義,恥逐時好。於聖賢書無所不讀,雖古今傳奇亦無所不知。詩文詞曲各臻其妙,篆隷真草鹹逼於古。餘錄公詩,自山夫所選外,又益《壽楊克彰先生》一篇。克彰以孝旌門,潘中丞所稱楊孝子也。

字德輝。景泰甲戌進士,授禦史,陞浙江按察使副使,《誌·仕績》有傳。

蔣叔朗園亭

芳園傍城市,幽興托煙霞。地僻鬆扉寂,亭虛竹徑斜。穿林閑野鶴,入座擁名花。落日催寒色,城頭集暮鴉。

葉 淇

字本清。景泰甲戌科進士,拜監察禦史,黜知武陟縣,改清江、寶坻,超陞廣西按察使僉事,改山東,遷陝西副使,擢河南按察使,拜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巡撫山西。召為戶部侍郎,進尚書,加太子太保。《誌·仕績》有傳。

王醫官喜修煉賦此贈之

嗟君種杏已成林,卻厭浮名絆此心。四大每從空際悟,真機須向有中尋。謾言丹鼎千年薬,可養黃芽一粒金。識破本源齊物我,不離仁術得糸鍼。

《耆舊詩》雲:本清先生,其先金華人。曾祖容以詩名世,所傳為樵雲獨倡者也。祖士廉戍淮,遂為淮安衛人,長身修幹,望之知為偉器。景泰間為禦史時,有同姓名者亦官禦史,議加南城。天順複辟,其人已外補,公誤承麵鞫,備極慘毒。內廷知其枉,帝意悟,乃逮其人誅之,而黜公於外。公詩文不多見,岸齋太史《縣誌》錄止一首,今聊存之。

潘 亨

字從禮,號冰壑。景泰丙子舉人,授四川順慶府同知,補湖廣武昌府同知。刻有《冰壑遺槁》。《誌·仕績》有傳。

題梅

北風獵獵吹人倒,萬卉千葩盡枯槁。誰分清氣到寒梅,獨放銀花照晴昊。小窗夜夢羅浮春,覺來枝上飛冰輪。啼殘翠羽天欲曙,江城笛弄聲愁人①。伊誰善得丹青理,寫向君家圖畫裏。揮毫索我一題詩,似有餘香落箋紙。玉妃駕鶴來仙島,銀海無波山月小。霏霏香霧濕霓裳,朵朵冰花覆瑤草。翠禽唧唧驚夢殘,雲鬟倦整凴雕欄。一聲鐡笛不知處,瓊樓十二東風寒。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