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李 徵(2)(3 / 3)

①“沾”,《淮郡文獻誌》作“粘”;“元”,《淮郡文獻誌》作“玄”。

寄史參議德敏

幾欲題詩寄遠思,此情料得少人知。雁拖秋色雲千裏,梅泛寒香月一枝。扇影朝回鳷鵲觀,佩聲夢繞鳳凰池。龍吟莫笑司空劍,上下風雲會有時。

和湯參將節遊紫霄宮

聞道元戎小隊過,尋幽深入碧雲窩。上方樓閣連霄漢,前代衣冠鎖薜蘿。花樹亂飛驚老眼,鶯聲百囀雜清歌。蹇驢不得陪吟賞,追和陽春感興多。

夢遊申氏草堂覺而複作

偶向西湖訪臥龍,草亭屬客竟①無窮。刀飛鮮鱠銀絲細,酒撇新醅琥珀紅。簾影綠搖菇葉浪,盃香涼挹藕花風。覺來惆悵題詩處,不信登臨是夢中。

校記:

①“竟”,《淮郡文獻誌》作“意”。

寄寄亭

自是東西南北人,寄亭寄在楚江濱。嘯歌聊遣閑中趣,吏隱全忘見在身。滿院鬆陰驚午夢,一簾花霧惱晴春。明朝受代朝天去,笑問蓬瀛幻未真。

《耆舊詩》雲:程篁墩有《次清江浦邵文敬吳文盛二主事邀飲寄寄亭詩》,又有《寄寄亭記》,則專為邵作,時邵官淮安戶部分司。寄寄亭蓋分司署中別舘也。金公詩亦未知為誰作。

竹友

城西五畝幽棲地,繞屋猗猗竹萬竿。睡起綠雲凝畫棟,坐來蒼雪灑吟壇。坐中有客歌淇澳,澗底無人賦考盤。相對相親更相狎,不勞稚子報平安。

蓮友

花中君子是芙蕖,千裏移根自華池。隻恐淤泥汚素質,不嫌終日濯清漪。姿容恥與昌宗比,襟抱惟應茂叔知。我為尋盟常獨往,幾囘池上滯還期。

舟中

桃花灘下是圭峰,兩度經過挹翠屏。絕頂未能舒一嘯,裁詩珍重寄山靈。

和日章見寄

路入寒山一徑微,梅花開處雪成圍。翠禽不解詩人意,驚起雙雙帶月飛。

日華收盡翠煙微,山外丹台樹半圍。羽客朝元歸去後,放他白鶴出雲飛。

信州冬暖雪霜微,繞郭青山綠樹圍。對此不禁詩思好,翩翩筆底彩雲飛。

寒湮漠漠日熹微,漸見前山紫翠圍。詩景可人堪畫處,蕭蕭榕葉帶霜飛。

荷葉凋零菇葉微,百株衰柳滿塘圍。鴛鴦似與詩相約,故傍黃蘆深處飛。

野人愛向山中住,屋後喬鬆幾十圍。我欲停車尋隱逸,白雲紅葉隔溪飛。

舟中

曉發饒陽向貴溪,好山曡曡入船扉。謝安賸有登臨興,卻怪征帆去似飛。

處處河橋曳酒旗,村村桑柘午雞啼。隱然千裏還三代,一路看山到貴溪。

題蘭竹二絕

佳人不可招,歲晏在空穀。日暮秋風生,翠袖拂湘竹。

崇蘭香以清,幽篁寒更綠。回首問春榮,紛紛總凡俗。

明兵部尚書孫原貞《省庵集序》雲:“其體古雅而醇正,其氣雄健而渾厚,其思俊逸而蕭散,其詞平易而精切,其理趣含蓄而悠遠,其聲音流暢而有餘韻,誠今之傑作。視諸先正之詩,固不多讓。”學士錢溥《省庵集序》雲:“其詩衝和簡亮,詞工而體備;文則務陳言是去,而雄偉整肅,成一家言。”行人金文觀《省庵集奉題》雲:“饒陽太守淮海英,讀書萬卷最有名。笑談咳唾總珠玉,迅筆所至長風生。我持使節兩過此,出示製作皆新成。連篇累牘諸體備,覽之坐覺心神清。長篇大江流,汩汩不少停。短章□數語,已含無限情。詞華爛爛錦繡轂,音節鏘鏘金石聲。出杜入李駕元白,追逐盧駱拊其膺。乃知天生儒碩有深意,使之出為盛世鳴。何當進步入風雅,韶鈞日奏唐虞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