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徐 積(4)(2 / 3)

千金一飯恩猶報,南麵稱孤豈遽忘。何待陳侯乃中起,不思蕭相在鹹陽。

雲夢何須偽出遊,遭讒猶得故鄉侯。平生蕭相真知己,何事還同女子謀。

《東坡誌林》:張文潛、秦少□,此二人者,士之超逸絕塵者。非獨吾雲爾,二三子亦自以為莫及也。士駭所未聞,不能無異同,故紛紛之論未嚐及吾與二子。吾策之審矣。士如良金美玉,市有定價,豈可以愛憎口舌貴賤之歟?

張世南《遊宦紀聞》:士大夫謁見刺字,古製莫詳。世南家藏石本元佑(十六君子)墨跡,其間有:“耒謹藏謝子允學士兄,二月、日,著作郎兼國史院檢討張耒狀”。

羅大經《鶴林玉露》:張文潛雲:“《詩三百篇》雖雲婦人女子、小夫賤隷所為,要之非深於文章者不能作。如‘七月在野’以下皆不道破,至‘十月入我牀下’方言是蟋蟀,非深於文章者能之乎?是詩作於周公,其超妙宜矣。”

周煇《清波雜誌》:《浯溪中興頌》,趙明誠待製妻易安李夫人嚐和張文潛長篇二,以婦人而廁眾作,非思有深致者能之乎?

趙德麟《侯鯖錄》:張文潛每見親友書後無月日,便擲於地,更不複觀。文潛初官通許,喜營妓劉淑女,為作詩曰:“別燕從教燈見淚,夜船惟有月知心。”又雲:元佑通館職諸公賦《韓幹馬》詩,獨張文潛最高勝。雲:“頭如翔鸞月頰光,背如安輿鳧臆方。心知不載田舍郎,尚帶開元天子紅袍香。韓幹寫時國無事,天閑樹蔭春晝長。雙髯執轡儼在傍,如瞻馳道黃屋張。北風揚塵燕賊狂,廄中萬馬驅範陽。天子乘騾蜀山險,滿川苜蓿為誰芳。”

費袞《梁溪漫誌》:張文潛好食蟹,晚苦風痹,然嗜蟹如故,至剔其肉滿貯巨桮而食之。嚐作詩曰:“我讀本草書,群惡未有憑。筋絕不可理,蟹續牢如絚。骨萎用蟹補,可使無騫崩。”殆嗜蟹之癖而為此詩耶?抑真信本草也?文潛《粥記贈潘邠老》雲:“張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盌,空腹胃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

王明清《揮麈前錄》:建炎末,贈魯直、秦少□及晁無咎、張文潛俱為直龍圖閣。文潛紹聖初自起居舍人出,帶此職蓋甚久,亦有司一時稽考之失也。

錢功《澹山雜識》雲:張文潛喜飲酒,能及鬥餘。每過先君,未嚐不醉。吾家酒器,惟銀葵花最大,幾容一升。一日,先君以盤盞飲之。文潛不快,謂先君曰:“願借水心亭飲之。”先君即命換盞,並問文潛所以名。文潛曰:“飲必有餘瀝,蠅子正飛在殘蕊上,豈非人之水心亭乎?”座客皆大笑。

陸遊《老學庵筆記》:張文潛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為名,而字文潛。三子:秬、稭、和,皆中進士第。秬、稭在陳死於兵,和為陝西教官,歸葬二兄,複遇盜見殺。文潛遂亡其後,可哀也。

《耆舊詩》雲:《文獻通考》中所載吾淮人著述,有張文潛《柯山集》一百卷。《柯山集》今亦罕見,惟有張文潛及張右史集二本行世,卷帙互異,次序亦多寡不等。王阮亭《居易錄》言:“《文潛集》□郝梁所刻,梁號龍泉山人,未詳何時人。《右史集》未知編次出何人手也。”又雲:張文潛有醫書一卷,凡三十二方,號治風。見陳振孫《書錄解題》。先生又有《明道雜誌》一書,明人有刻本,今王太史鳴盛家有之。

潘德輿雲:張文潛、秦少遊並稱,而秦之風骨殊不逮張。蓋秦七自是詞曲宗工,詩未顓門也。文潛所詣,在北宋當屬大家,無論非少遊、無咎所能望,即山穀、後山亦當放出一頭地。蓋勁於少遊,婉於山穀,腴於後山,精於無咎,蘇公以為超逸絕群,山穀以為筆端可以囘萬牛,誠非虛譽。曆代以來,推崇稱述誠不止一人,然以為出山穀、少遊之右者,無之。殆均為成見所蒙、大名所壓耳。又雲:李易安詞甚多,而詩無傳,隻和文潛《浯溪頌》二篇傳耳,詩見陳士業《寒夜錄》。

《柘塘脞錄》:《文潛集》在南宋時已非一本,周紫芝《太倉稊米集·書譙郡先生文集後》雲:“《柯山集》十卷,《張龍閣集》三十卷,《張右史集》七十卷,《譙郡先生集》一百卷。”卷數多寡不同。今四庫書目《宛邱集》七十六卷,浙江鮑士恭所藏本也。文潛體貌豐腴,儀觀甚偉,南宋人稱為肥仙,見《瀛奎律髓》。年十七,作《函關賦》,已傳人口。東坡稱其文“汪洋衝淡,有一唱三歎之妙”。晚歲投閑,家益貧,郡守翟汝文欲為買田,謝不取。《老學庵筆記》稱其三子:秬、稭、和皆中進士;《宛邱集》有《北鄰賣餅兒詩示秬稭》,《宋史》不載文潛子,府縣誌“進士”亦不列三子名,當補入《選舉誌》。又雲:《宛邱集》中有詩說一卷,僅十二條,康熙中納蘭成德抄出梓行,乾隆中吳省蘭又刊入《藝海珠塵》,其說專明人事,深切著明,謂“衛武公仕厲王時而自警曰:‘慎爾出話……’蓋邦無道矣,惟危行言遜可以免禍。”斯言其有感於黨禍歟?又謂“《卷阿》‘爾土宇昄章’……周公無斥大之事。治得於內則人附之者眾。”抑亦有見於煕寧之開邊拓地歟?又雲:宛邱詩“漱井消午醉,掃花坐晚涼”,最為楊誠齋所賞。誠齋《讀張文潛詩》雲:“山穀前頭敢說詩,絕稱漱井掃花詞。後來全集教渠見,別有天珍渠得知。”宛邱嚐作《賀方囘樂府序》雲:“文章之得於人,有滿心而發,肆口而成,不待思慮而工,不待雕琢而麗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情性之道也。”其論詩宗旨可見矣。近體如《暮春》雲:“幽花冠曉露,高柳斾和風”,《夏日》雲:“花須嬌帶粉,樹角老封苔”,《詠梅》雲:“清香侵硯水,寒影伴書燈”,又如“風江客帆急,晴野雁行迷”、“春雲藏澤國,夜雨嘯山城”、“早寒清夜市,夜雨暗江天”,七言如“柳色漸經秋雨暗,荷香時為好風來”、“芳草有情隨處好,落花無賴信風吹”、“枕隱海魚鐫紫石,扇涼山雪畫青繒”、“未老尚尋吳市卒,苦貧須種邵平瓜”、“病裏不知時節換,老來都減少年狂”,遷謫之感,情溢乎詞矣。餘家藏《宛邱文集》,□汲古閣鈔本,上有毛子晉圖記,□山侍郎舊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