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家未歸,新豐雞犬舊依依。滿樓春色傍人醉,半夜雨聲前計非。繚繞溝塍含綠晚,荒涼樹石向川微。東風垂淚對花落,憔悴故交相見稀。
曲江春望懷江南故人
杜若洲邊人未歸,水寒煙暖想柴扉。故園何處風吹柳,一①雁南來雪滿衣。目極思隨原草遍,浪高書到海門稀。此時愁望情多少,萬裏春流繞釣磯。
校記:
①“一”,《全唐詩》作“新”。
寄歸
三年踏盡化衣塵,隻見長安不見春。馬過雪街天未曙,客迷關路淚空頻。桃花塢接啼猿寺,野竹亭通畫鷁津。早晚粗酬身事了,水邊歸去一閑人。
平戎(原注:時諫官諭北虜未囘,天德軍帥請修城備之。)
邊聲一夜殷秋鼙,牙帳連烽擁萬蹄。武帝未能忘塞北,董生□足使膠西。冰橫曉渡胡兵合,雪滿窮沙漢騎迷。自古平戎有良策,將軍不用倚雲梯。
送盧緘①歸揚州
曾向雷塘寄②掩扉,荀家燈火有餘輝。關河日暮望空極,楊柳渡頭人獨③歸。隋苑荒台風褭褭,灞陵殘雨夢④依依。今年春色還相悮,為我江邊謝釣磯。
校記:
①“緘”一作“鍼”。
②“寄”一作“靜”。
③“獨”一作“未”。
④“雨夢”一作“夢雨”。
陪韋中丞宴扈都頭花園 一作楚州宴花樓
門下①煙橫載酒船,謝家②攜客醉華筵。尋花偶坐將軍樹,飲水方重刺史天。幾曲豔歌春色裏,斷行高鳥③暮雲邊。分明聼得輿人語,願及行春更一年。
《柘塘脞錄》:中丞名瓘,字茂和,京兆萬年人。進士及第,累官中書舍人;與李德裕善,李宗閔惡之。會昌末,出為楚州刺史,杜牧有《淮陰阻風寄呈楚州韋中丞》詩,方幹有《將謁商州李郎中道出楚州獻韋中丞》詩。觀後罷郡一作,蓋亦賢吏也。《縣誌·古跡》雲:“宴花樓,唐時建,今舊城南門樓是也。”時郡太守每宴新進士於其上,為之簪花,故曰宴花。說見徐仲車《枝指錄》。
校記:
①“下”,《全唐詩》注雲:一作“外”。
②“家”,《全唐詩》注雲:一作“公”。
③“斷行高鳥”一作“數行高雁”。
山陽盧明府以雙鶴寄遺白①氏以詩回答因寄和
緱山雙去羽翰輕,應為仙家好弟兄。茅固枕前秋對舞,陸雲溪上夜同鳴。紫泥封處曾回首,碧落歸時莫問程。自笑滄江一漁叟,何由似爾到層城。
校記:
①原注:《文獻誌》作“伯”。
山陽韋中丞罷郡因獻
笙歌隻是舊笙歌,腸斷風流奈別何。煦①物二年春色在,感恩千室淚痕多。盡將魂夢隨西去,猶望旌旗暫一過。今日尊前無限思,萬重雲月隔煙波。
校記:
①原注:一作“照”。
山陽即席獻裴中丞
早年天上見清塵,今日樓中醉一春。暫肯剖符臨水石,幾曾焚鶴①動星辰。瓊台雪映迢迢鶴,蓬島波橫浩浩津。好是仙家羽衣使,欲教垂涕問何人。
晏按:裴坦,楚州刺史。
校記:
①《全唐詩》“鶴”作“筆”。
寄潯陽趙校書
簾下秋江夜影空,倚樓人在月明中。不將行止問朝列,惟脫衣裳與釣翁。幾處別巢悲去燕,十年回首送歸鴻。那應更結廬山社,見說心閑勝遠公。
始聞秋風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聼元蟬我獨囘。五夜颼飀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馬嘶秋草拳毛動,雕眄青雲倦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
晏按:此詩《全唐詩》未收,一作劉夢得詩,此從《文獻誌》錄出。
寒塘
曉□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長信宮
君恩已盡欲何歸,猶有殘香在舞衣。自恨身輕不如燕,春來常繞禦簾飛。
江樓書感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玩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經汾陽舊宅
門前不改舊山河,破虜曾輕馬伏波。今日獨經歌舞地,古槐疏柳夕陽多。
烏棲曲
宮鳥棲處玉樓深,微月生簷夜夜心。香輦不囘花自落,春來空佩辟寒金。
尋僧
台殿參差日墮塵,塢西歸去一庵雲。寒泉何處夜深落,聲隔半巌疏葉聞。
溪戶無人穀鳥飛,石橋橫木掛禪衣。看雲日暮倚鬆立,野水亂鳴僧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