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先皇後
在東陵子洛的記憶中,對先皇後並沒有像自己母後說得那種反感甚至憎惡。
他記得那個女人還是不錯的。
那時候,他的母親還是妃子,他要按照規矩去皇後宮中請安。那次,他不小心打碎了景元宮的玉盞,按當時他母妃和皇後的不合程度,皇後是很有可能對他懲處一番的,但是皇後沒有,隻當這件事沒有發生。雖然後來,他母妃借他受傷一事反而向皇後發難了,當然結果是反討了難堪。
皇後雖然不得聖心,但是還是很有些手段的,從來不受委屈。
皇後總是想盡辦法拉近他和太子的關係,雖然每次都會被母妃重申一遍他和太子的對立場。那個時候,他對皇後的某些做法已經很不屑,覺得自己並非池中物,怎麼會屈居一個隨時斃命的太子之下?那個時候,他已經有了取而代之的野心了。
有時候,東陵子洛甚至會希望皇後才是自己的親娘,他不止一次地看到皇後帶著太子玩耍,她會安撫自己的兒子,不像自己的母親那樣總是在督促:皇兒啊,你要做得比他好。以一定要很努力,一定要讓父皇很喜歡你,你一定要……他還是個孩子,他也需要童年,也需要快樂。皇後曾給太子親自下廚做好吃的,而他的母親從來沒有做過這些;皇後會給太子做很多新奇的小玩意兒逗他開心,而他的母親從來沒有;皇後會提醒太子要注意休息,而他的母親隻會督促他努力努力再努力;皇後擔心太子會累著,而他的母親隻會擔心他會不會偷懶。東陵子洛,是妒忌的。
二、關於太子和清王
東陵子洛的母親被冊封為皇後的時候,是在先皇後剛過世不久,皇上以中宮不宜空缺為由冊封了新貴陸家的女兒,也就是東陵子洛的母親為後,那個時候,大約還在先皇後的喪期。
按照規矩,皇後母儀天下,宮中的孩子無論親生與否都應該稱呼一聲母後,太子更甚。冊封典禮那天,太子穿得竟是一身素衣,就一身素衣地給皇後磕了頭,稱了母後。皇後心裏是不舒坦的,卻不好發作。東陵子洛當時是暗暗高興的,太子這樣的行為,是看不清形式,是在作死。雖然,那個時候他還很小,但是已經學會了幸災樂禍,尤其是對一貫的敵人——太子。他始終記得,他是要取代他的。
太子在宮中住了不到一年,就搬出去了,自立了府門。這樣也好,反正是相看兩生厭,不互相礙眼了正好。
太子一走,就隔三差五的把東陵子清也叫過去。對於這個最小的哥哥,東陵子洛也談不上什麼感覺,似乎那是一個存在感非常弱的人,他幾乎都忘了。一個沒娘的孩子,沒有勢力,沒有寵愛,也隻能是別人的附庸而已,唯一的遺憾就是東陵子清成了太子的附庸而不是他東陵子洛的。
東陵子清的年紀小,有沒有人照拂,就時常受欺負。之前,先皇後在世時,還會護著一二,現在先皇後已經死了,唯一交好的太子哥哥也出了宮,他就徹底被孤立了。他不願意去依附別人,不會奉承,別的皇子就會來欺負他,他個子小,又打不過,成了受氣包。每天悶頭讀書,悶頭練功,漸漸地,性子也越來越孤僻。因為和太子不和,東陵子洛自然不很看不慣一向和太子交好的東陵子清的,也時常給他下絆子,反正他也反抗不了,就沒有什麼後顧之憂。
又一次,一個新晉升的小妃嬪,大概是看著東陵子清可憐,就給他處理了一下身上的淤青,當時三皇子正和東陵子清打架,很生氣,就到自家母妃跟前告了狀,三皇子的母妃擔心新晉的妃嬪有過繼皇子往上爬的念頭,又去皇後跟前說了嘴。再後來,那個妃嬪就被貶了,再後來,貌似是死了吧。自此,再也沒有人敢親近東陵子清了。
那個照顧東陵子清的妃嬪遭難後,東陵子清不知道是被嚇著了還是怎麼著,大病了一場。太子冒著大不韙把弟弟接到了太子府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