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運用針刺療法治療冠心病的方法有哪些(1 / 1)

針刺療法治療冠心病的針刺穴位一般選用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針刺感向胸部傳導,以有走竄感為佳,其止痛迅速。可以根據病人的不同體質,病情輕重,采用中度或輕度刺激的手法和小幅度撚轉的刺激手法,待有酸、脹、麻、重的針感後,持續撚轉3~5分鍾,或留針15分鍾,再撚轉1~2次,多數病人可達到止痛效果。如果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症狀,如心慌、氣憋等,可選擇內關、膻中、鳩尾等穴,也能緩解症狀。

方法1取內關、心俞、膈俞、神門、大陵、厥陰俞穴。用瀉法,每日1次。若有心絞痛發作者主穴應選心俞、內關、公孫、膻中、巨闕等穴,仍用瀉法,每日1次。

方法2主穴:取內關、心俞、神門、膻中、厥陰俞。配穴:曲池、太衝、三陰交、豐隆、足三裏、間使、郤門、乳根。每日選2個主穴,2~3個配穴,主配穴隔日交替選用。針刺得氣後留針20~30分鍾,10次為1個療程,中間停針3天左右,再進行第2療程。心絞痛發作時用瀉法,不發作時用平補平瀉法,氣虛體弱者用補法。一般治療2個療程後患者微循環明顯改善,心功能提高,血液黏稠度降低。

冠心病相當於中醫學中的“胸痹”,中醫辨證分虛寒證、痰濁證和瘀血證,現將其治法介紹如下。

(一)虛寒證

治療原則:通陽散寒。

針灸手法:用瀉法。

主穴:心俞、內關、厥陰俞、通裏穴。

(二)痰濁證

治療原則:通陽化濁。

針灸手法:用瀉法。

主穴:巨闕、膻中、郤門、豐隆、太淵穴。

(三)瘀血證

治療原則:活血化瘀。

針灸手法:用瀉法。

主穴:心俞、膈俞、膻中、陰郤、巨闕穴。

隨證選穴:唇舌發紺者,可選取少商、少衝、中衝,點刺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