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心力衰竭患者的飲食要求有哪些(2 / 2)

(5)糖類的攝入

供給按每天300~350克計。因其易於消化,在胃中停留時間短,排空快,可減少心髒受胃膨脹的壓迫。宜選食含澱粉及多糖類食物,避免過多蔗糖及甜點心等,以預防脹氣、肥胖及三酰甘油升高。

(6)限製脂肪

肥胖者應注意控製脂肪的攝入量,宜按每天40~60克計。因脂肪產熱能高,不利於消化,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使胃飽脹不適;過多的脂肪能抑製胃酸分泌,影響消化;並可能包繞心髒、壓迫心肌;或腹部脂肪過多使橫膈上升,壓迫心髒,感到悶脹不適。

(7)補充維生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一般胃納較差,加上低鈉飲食缺乏味道,故膳食應注意富含多種維生素,如鮮嫩蔬菜、綠葉菜汁、山楂、鮮棗、草莓、香蕉、橘子等,必要時應口服補充維生素B和C等。維生素B“sub”1“/sub”缺乏可招致腳氣病性心髒病,並誘發高排血量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葉酸缺乏可引起心髒增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8)電解質平衡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見的電解質紊亂之一為鉀的平衡失調由於攝入不足,丟失增多或利尿劑治療等可出現低鉀血症,引起腸麻痹、心律失常,誘發洋地黃中毒等。這時應攝食含鉀高的食物,如幹蘑菇、紫菜、荸薺、紅棗、香菜、香椿、菠菜、莧菜、香蕉及穀類等。如因腎功能減退,出現高鉀血症時,則應選擇含鉀低的食物。鈣與心肌的收縮性密切相關。高鈣可引起期外收縮及室性異位收縮,低鈣又可使心,肌收縮性減弱,故保持鈣的平衡在治療中有積極意義。鎂能幫助心肌細胞解除心髒的毒性物質,能幫助維持正常節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可因攝入不足、利尿劑等藥物導致排出過高或吸收不良,均能使鎂濃度降低。如不及時糾正,可進一步加重心力衰竭至誘發洋地黃中毒。增加鎂的攝入對治療有利。

(9)少量多餐,易於消化

心髒病病人不宜吃得過多,每天總熱量分4~5次攝入,避免心髒工作量增加。應吃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食用流質、半流質飲食及軟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