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猖獗:乘飛機進京行竊(1 / 1)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十一黃金周期間,在八達嶺免費班車上,三名扒手搶門兒扒竊時被公交警方抓獲。經查,三人竟然是從哈爾濱坐飛機專程來北京盜竊的。八達嶺特區免費班車是前往八達嶺遊玩必須乘坐的交通工具,免費班車一進站,很多遊客就搶著往上擠。這三名扒手於是就借機搶門兒互相掩護進行扒竊,從一名男事主的後褲兜內竊出2000元,反扒民警立即按住了他們。經查,這三名扒手均是老賊,在他們的包裏有來北京時所使用的機票。經訊問得知,他們專程乘飛機來京的目的就是要在十一黃金周期間大撈一把。

不光是長假期間“長途跋涉”進京行竊,據《北京娛樂信報》報道,今年8月有4名吉林竊賊每周坐飛機或火車來京盜竊,周末再返回老家度周末,兩年間偷遍京城八區,作案72起,盜竊所得價值70餘萬元。4名嫌疑人交代,“我們一般都是周六坐火車、長途車,有時也坐飛機到北京,周一到周五行竊,周末返回長春老家。”北京城八區幾乎被他們偷遍了。盜竊時沿著地鐵線附近的小區內轉,事先不踩點,走到哪裏,有機會就幹。盜竊時主要選擇舊式高層板樓。“因為老樓的住戶的窗戶有一個是在樓道內的,而且這種房子沒有保安,也沒有電子防盜門,比較容易進到樓內,然後找廚房窗戶對著樓道的人家。盜竊前如果敲門或者按門鈴後屋內有人,就編瞎話說找人,或說找錯門了。”

這種老家和做案目的地兩頭跑的小偷似乎已經改變了小偷往日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升級為款爺級的人物。乘坐飛機去行竊,聽起來很闊,比《天下無賊》裏那些撬寶馬,動輒拿上萬在火車上行竊的老賊團夥要更會節省時間和享受生活。在人們對這些乘飛機的小偷心生恨意,害怕自己也會被盯上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種不勞而獲的職業群體為什麼會如此的猖獗?

任何一個健康的社會都會打擊不勞而獲的現象。而現在,我們的社會環境裏這種人正在形成一個群體。筆者認為這種現象的緣故,一是因為社會打擊此敗類的力量不夠。為什麼一群小偷得以作案72起才被起訴到法院?可能是在此之前民警一次也沒有抓到這批小偷,也可能是抓到了處罰太輕,不久之後又放出,這些小偷又開始興風作浪。這其中也和民眾的力量有關,有些民眾的防範意識和與惡勢力對抗意識太低。民眾丟了東西,因為不是很值錢,就不報警,自認為倒黴,這種心理的長期、普遍存在就壯大了職業小偷的膽量。二是社會輿論的引導使得小偷個人社會價值取向非正常化。我們現在身處一個“以錢為主導”的社會,國民追求物質的狂熱使得拜金主義盛行,人們朝思暮想怎樣發財,而實現的過程卻是不擇手段,所以小偷職業化,沒有讓人感到羞恥,反而在他們心中是理所當然。

在寫下這些文字的同時,還有更讓人觸目心驚的事實,據報道,四海為家的“職業扒手”平均年齡在十二三歲,在青島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現在一到街上,看到十歲左右的小孩子就下意識揣好自己的包。據了解,這樣的孩子經常成群結隊出現在城市繁華地帶,由專門的幕後大老板操縱控製,老板盤剝了這些小孩子偷盜的財物,僅分很少一部分維持這些孩子的生存。這些孩子一旦被抓,也隻是勞教管製不長的時間,出來後繼續為老板賣力。等過了16歲,他們就會被老板“開除”,成年後的他們就開始獨立門戶,當老板操縱小孩子去行竊,繼續這個行業。這些一開始就受汙染的小孩子,練就了一身偷的武藝,成為社會的隱患。當他們樂於自己偷盜多少財物的時候,更多的人在擔心他們的未來,是什麼讓他們的良知喪失,淪為社會的敗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