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人才市場“新氣象”真相大白(2 / 2)

3、企業用人觀念的成熟:一直以來,一些企業決策者的用人思維存在定勢,認為中年人有家室,沒有年輕人那麼有活力,無法全力以赴的工作。而最近這幾年,中年人務實、踏實的特點越來越符合目前步入穩定發展時期的中小企業,保證了企業發展的連貫性和穩定性。中年人這些方麵的優勢得到很多企事業單位決策者們的認同。

主因二:中年求職者內在認識產生了變化。

1、心態上的變化:以前國有企業的下崗職工,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怨天尤人,又不善於自我推銷,很難適應人才市場的競爭機製。即使再就業,在新企業中也難以融入,能力難以完全發揮,導致很多企業不喜歡錄用中年人。經過10餘年的磨合與調整,企業、個人都開始認同優勝劣汰的市場機製,中年人也能以較平靜的心態接受下崗的現實,同時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定位、及時充電,補充新的知識。追上年輕人的腳步,始終保持一個年輕的心態已經是很多中年人的共識了。

2、定位的準確:人到中年人,一般都需要穩定的收入來維持家庭的必要開銷,所以不會像年輕人那樣對於薪水以及福利有過高的要求,而是腳踏實地的開始一份新工作,在崗位上用工作業績來證明自己的同時獲得一份好的薪水;反觀目前的年輕人,這個過程通常是反過來的,年輕人通常是先要求好的薪水與福利,再談論是否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

3、自強自立的精神:大白天,在公園裏、馬路邊、立交橋下,總會有大堆人馬聚集,吆五喝六地打著夠級(青島本地的一種撲克遊戲)。眾多夠級迷中,除了頭發花白的老者外,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他們中許多人放棄找工作,心甘情願成為“啃老一族”,而且心安理得。與此產生強烈對比的是中年人群體,為了家庭生計而急於找到一份謀生的工作,他們中一些人正是“啃老族”的父母。中年人由於起點低,肯吃苦,不挑不揀,就業率反而遠高於年輕人。

◎殷謙後話

配合著《就業促進法》越走越近的步伐,青島市政府設置了就業專項資金以及實施了鼓勵政策用於改善和擴大就業,這其中有“金藍領”和“緊缺工種”的培訓計劃以及多項鼓勵企業接納中年人的優惠政策,這些舉措使得島城中年人群體的再就業率達到一個喜人的高度,社會人力資源也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據《青島晚報》的消息,截至目前我市新增失業人員12萬人中,40到45歲的失業者僅有1.7萬人,45到49歲的1萬人。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政府的職能將會由管理型慢慢轉變為引導和服務型,期待我們的政府在全麵解決戶口對於異地人才的就業限製問題上有更完美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