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用寬容換取寬心(1 / 2)

古人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意思即為,做人要有寬廣的胸襟,要有容人之量。一個人如果總是隻為自己著想,那麼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失去很多重要的機遇,所以做人一定要有氣度,能夠寬厚為懷。

寬厚為懷,就是不計前嫌,用熱情對待來取代斤斤計較有仇必報,這樣不僅可以徹底消除彼此間的隔閡,而且還是提高人氣的好方法,你的寬厚大度,有可能會換來別人對你的感恩和佩服,從而讓別人由衷地敬重你。

三國時期,東吳老將程普原先與周瑜不和,雙方關係相當緊張,周瑜並沒有因程普對自己不友好,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反而將程普的過錯,全部包含在自己寬大的度量中。

久而久之,程普被周瑜的寬宏大量所感動,令他欽佩不已,以至與周瑜交往若“飲醇醪自醉”,就像喝了又濃又醇的美酒,讓人心爽神清。

寬厚待人,以諒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方對待你的態度終歸也會改變。在受到他人誤解與人因衝突彼此產生隔閡時,不要因為對方對待自己的態度惡劣,而改變自己寬厚待人的原則,始終以友好的方式對待對方。

寬以待人,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較強的相容度。人們往往把寬廣的胸懷比作大海,能廣納百川之細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彈簧,具有能屈能伸的特性。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這就是說,兼容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利的時候共奮鬥,在困難的時候共患難,進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創造更多的成功的機會。反之,相容度低,則會使人疏遠,減少合作力量,人為地增加阻力。

人往往能夠將別人的缺點看得一清二楚,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因此嚴厲地指責別人。在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隨時體諒他人,在溫和且不傷害人的前提下,適宜地幫助別人。以嚴厲的態度對待別人,容易遭致他人的怨恨,反而無法達到目的。若要避免遭受人為的困擾,關鍵在於寬容他人。處事做人不應用苛刻的標準去要求別人,要尊重人家的自由權利。隻有做一個肯理解容納他人的優點和缺點的人,才會受到他人的歡迎。而對人吹毛求疵,又批評又說教沒完沒了的人,不會有親密的朋友,人家對他隻有敬而遠之。

因此,人應當有廣闊的胸懷,宏大的氣度。大河裏生活的魚,不會因遇到一點風浪就驚慌失措;而小溪裏的魚就不同了,一感覺到有點異常動靜,立刻四處逃竄。人也是這樣的。胸襟坦蕩寬廣的人不為猶如芝麻般的小事而忙得團團轉,他們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他們是做事穩重態度從容不迫的人。

戰國時,梁國與楚國交界,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們也都在各自的地界裏種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極好,而楚亭的亭卒懶惰,對瓜事很少過問,瓜秧又瘦又弱,與對麵瓜田的長勢簡直不能相比。楚人死要麵子,在一個無月之夜,偷跑過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給扯斷了。梁亭的人第二天發現後,氣憤難平,報告給縣令宋就,說我們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好了。宋就聽了以後,對梁亭的人說:“楚亭的人這樣做當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那麼為什麼再反過去扯斷人家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那就太狹隘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好,而且,你們這樣做,一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