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通過具有特殊筆墨韻味的漢字書法形象的創造,表現藝術家情感的藝術。

漢字是信息傳遞的工具,具有非常廣泛的生活實用性。因而書法具有很廣泛的社會實用功能。同時,來源於大千世界客觀物象的抽象漢字符號,經過書法家的想象和創造,筆情墨韻氣象萬千,可以“寄以騁縱橫之誌”,“托以散鬱結之懷”(張懷瓘語),可以“達其情性”,“形其哀樂”(孫過庭語),所以書法又是具有很強表現性的純藝術。

在中國曆史上,可以說書法是中國第一大藝術。其曆史之悠久,受眾麵之廣,修習者之多,形式之豐富,影響力之大,都是其他任何藝術無可比擬的。而且,從三國時代開始,它就在東亞地區廣泛流行,成為區域性國際藝術。在世界藝術史上,也曾經是光芒四射,是東方藝術的顯學。

經過數千年發展,中國書法已形成非常豐富的語言樣式和形式語言體係,培育了一代代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綜合國力提高,中國文化的世界關注度也在日益增加。也許有一天,漢語會成為和英語一樣流行的國際語言,屆時,書法也許會像意大利歌劇,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世界各國所接受,成為國際通行藝術。

一、為什麼漢字書寫能夠成為一門純藝術

在世界藝術體係中,不光我們中國有“書法藝術”。在英語當中,有Calligraphy一詞,英文字典解釋為“漂亮的手寫體”,中文翻譯為“書法”。在阿拉伯語當中,也有“書法”這個詞。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圖片,說明在伊斯蘭文化體係裏書法的應用也非常廣泛。

那我們中國書法和西文書法、阿拉伯文書法有什麼區別呢?拉丁文書法、阿拉伯文書法,它們都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的表現空間非常有限。因為是字母重複使用,橫向排列,它的形式比較單一。這是表音文字的局限。

中國的書法藝術呢?中國書法是以中國的漢字為載體;而中國的漢字,是表意文字,每個字單字獨立,形體都不一樣,可以說一字一形,字字異形,千變萬化。加上我們中國的毛筆是錐形的,它可以八麵出鋒,書寫的時候,通過速度、輕重、枯濕的變化,可以創造豐富的筆墨形式。這就使漢字的書寫,在形式表現上大大地超過了表音文字。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原因,在世界藝術體係當中,西文書法、阿拉伯文書法,都沒有像中國書法這樣,發展為這個民族一種獨立的“純藝術”。

在中國曆史上,書法是主流藝術。中國文人藝術,詩、書、畫、印,書法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和音樂、舞蹈、繪畫、雕塑一樣,都是純藝術。這樣一種藝術的地位,在西方國家我們是看不到的。在西方各國,書法(Calligraphy)隻是作為一種字體裝飾藝術,在印刷工藝學科、或設計學科裏存在,它是一種工藝、技術,不能和音樂、繪畫相提並論。所以和歐美藝術同行談書法,說書法家是藝術家,書法家寫字是藝術創作,他們很難理解。而在我們中國,書法家和畫家和音樂家一樣,都是中國的藝術行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中國的書法在學科構成上是中國造型藝術的基礎。

因為中國畫也是以點線為基本的語言基礎,中國書法線條所追求的筆墨神韻,構成了中國畫表現的基礎性的語言要素。所以,學國畫的人都要練書法,書法成為國畫的基礎學科。有人這樣說,在西方藝術當中,雕塑是奠基性學科。古希臘、古羅馬時代,雕塑藝術的繁榮奠定了西方造型藝術的基礎。而我們中國的書法,可以說是相當於西方藝術史上的雕塑,它奠定了中國藝術的基礎。中國傳統戲曲、建築雖然在工具材料上,和以毛筆線條為基本造型元素的書法有很大距離,但是在藝術觀念上,卻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所以在中國藝術史上,書法是一個重要的藝術門類。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色。

為什麼中國的漢字書寫,能夠超越實用裝飾藝術,成為一種純藝術呢?我覺得這裏麵可能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中國的漢字具有天然的藝術的素質。因為中國的漢字表意、表音,同時又是圖形文字,它的基礎是象形。最初就是看到什麼東西,日月星辰……把它畫下來,然後逐漸抽象,成為抽象的文字符號。在它變化的過程中,原始的象形意味逐漸消退,抽象字符變得越來越抽象,形成一個符號。但是這個符號本身,各自還具有獨特的形象。比如說“日”有“日”的形象,“月”有“月”的形象,雖然都是抽象的字符,跟我們看到的客觀的事物原形態,已經好像是沒有聯係了。但實際上呢,由於每個字的字源不一樣,所以每個字的形象都不一樣。所以國外有的藝術史家說,中國的漢字本身具有非常豐富的圖形美,每一個漢字就像一個抽象的雕塑,它天然具有藝術素質。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的書寫工具毛筆具有一種特殊的構造,它跟西畫中的畫筆、刷子不一樣。畫筆是平的,但中國的毛筆它是一個錐形的形體,中間的筆毫最長、最挺健的叫中柱,然後旁邊兩側一層一層加上去的,叫副披。中柱和副披構成一個圓錐體。兩者的彈力也不一樣,不同的方向的運筆,墨的下注的方式,所展現出來的線條的力度都不一樣。雖然英語裏麵的毛筆“brush”和西畫裏的“brush”是一個單詞,但是實際上它的表現力是非常不一樣的。這樣的一種特殊的工具,就使我們漢字書法具有的藝術造型的潛在可能性,有了工具的支撐。有了工具的支持,就有了一個非常大的表現空間和實踐的可能。

第三個原因,是中國人的藝術觀念。中國在曆史早期也曾出現寫實的藝術,如秦始皇兵馬俑,人物比例、解剖水平都很高。但是在中國,造型藝術的主流沒有朝寫實方向發展。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曆史局麵,是因為: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實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實隱藏在表象背後。自然是“真實”的“道”的顯現,自然山水都是“以形媚道”(宗炳),所以藝術家要窮極物理,以一管擬太虛,表現世界的內在真實。所以中國藝術家選擇的道路是以形寫神,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把握世界的內在真實,表現對象的本質特征。近代藝術大師齊白石說,畫家的創作應該在“似與不似之間”。宋代蘇軾直言:“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如果以是否“像”,是否與眼睛直觀所見世界是否逼真為判斷藝術標準,他的水平是幼兒級的。換言之,藝術不能隻是技術高超,還需要有靈性介入。中國畫家觀察世界、創造藝術的方式,是唐代張璪所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畫家和世界保持距離,即不貼近,也不離開。中國書法家敘述世界的方式,是唐代張懷瓘所說“探文墨之妙有,索萬物之元精”,“囊括萬殊,裁成一相”。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所說:

“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穀,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是對踐行這一藝術理念的成功書法家藝術生涯的生動描述。書法家以其洗練的形式,表現對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內在情感。由於中國人崇尚“非寫實”的藝術理念,而漢字的抽象形式構成,正為他們的抽象表現欲求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加上我們先民發明的毛筆,具有特殊的構造,很強的塑造能力。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就促成了在世界上普遍地隻能作為“實用工具”的文字書寫,在中國演繹發展為可以用於純審美的表現性藝術。

關於書法能不能成為藝術,在近代也曾經有人提出過質疑。因為近代以來,我們是參照西方的文化體係來整理“國故”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人發現在西洋的藝術體係裏沒有書法這樣一種獨立的藝術。在他們的藝術院校裏麵,沒有書法學科。

所以有人就提出質疑:中國的書法是不是應該作為一種藝術呢?據說這個討論延續了很長時間,一直到1949年建國以後,還有學者、專家提出這樣的質疑。我們中國文化藝術界,各個行業都有全國性的行業協會。中國文聯下屬有美術家協會、戲劇家協會、音樂家協會、舞蹈家協會,但是很長時間都沒有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一直到1981年才成立。為什麼?就是因為在曆史上,曾經有這樣的一個曲折,有人認為中國的文字書寫,不就是寫寫字嗎,怎麼能成為一種藝術呢?西方的藝術體係裏沒有這樣一種藝術,所以他們就對中國書法的藝術性質提出了質疑,其實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中國的文化有自己的文化體係,中國的文字書寫作為一種藝術已經發展了幾千年。而且,中國書法藝術在中國整個藝術體係中所起的作用,跟西方的字母僅僅作為字體裝飾,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

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對中國曆代書法大師生平、藝術的回顧,通過這樣一個簡短的藝術之旅,使國人對於我們本民族的文化有一個更深的了解;對於我們本民族的藝術有一個更深刻的認知。對於我們自己本民族的藝術,更增加一份情感,共同把我們的“家業”繼承、發揚、光大。

二、評判書法的標準是什麼?

本書向大家推薦二十位在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影響的書法家。那我的推薦理由是什麼?是以什麼標準來推薦的呢?這裏我想接著談一談,就是我們怎麼看曆史?書法的標準是什麼?應該怎麼來評判書法的好壞?

說到藝術的標準,那一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審美欣賞的閱曆,不同的審美積累。這跟每個人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他跟藝術的各個門類的接觸多少有關係。應該說,在藝術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是完全正常的,無可非議。每一個人都有權力給我們自己樂於欣賞的藝術一個更高的評價。我們不能說必須有一個絕對劃一的標準,把藝術的標準定為一尊:這個是好的,那個就是不好的。

但是,我們說藝術的欣賞是非常個性化的。藝術欣賞的“心理響應”,以每個人的審美理想、心理體驗以及過去已有的心理積累為基礎,這是藝術欣賞的規律。

我們要尊重這樣的規律,不要強求一律。但這並不等於說藝術就毫無標準,大家怎麼說都行;你有你的標準,我有我的標準,咱們就是各說各的。其實,曆史上長期以來,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對於藝術的認知,還是形成了一些共同性,甚至是廣泛的共同性。為什麼有的人在曆史上,他具有很高的地位,為什麼有的人地位就居於中等,有一些人在曆史上就居於下等,還有很多人在曆史上就被淘汰了,為什麼?因為不同的藝術家在藝術審美上大家還是有共同的評價。因為我們都是同樣的一個文化群體,我們都具有同樣的理性思維基本準則,我們都生活在同樣的一個文化空間,所以,對於我們的文化藝術,還是有我們在長期曆史發展中形成的基本認知共同點。這個基本共同點是什麼呢?我覺得評判藝術,不僅僅是書法,書法當然也不例外,有幾個要素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