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淺析非貨幣交易的三個關鍵性問題(2 / 3)

二、確認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按照財政部1999年發布的非貨幣性交易會計準則,對於非貨幣性交易中換入的資產一直強調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入賬。但在我國生產要素市場不健全的情況下,公允價值的取得是比較困難的,導致會計核算中公允價值的確定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給企業單位會計核算留下太大的操作空間。所以在會計準則修訂後對非貨幣性交易作出規定,在非貨幣性交易不涉及補價的情況下,均按換出資產賬麵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如果涉及補價,應在換出資產賬麵價值的基礎上,再考慮收到或支付的補價的影響,以這一結果作為換入資產的賬價值。總之,換入資產的計價不再考慮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而是直接以換出資產的賬麵價值為基礎。

公允價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

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的確定原則是:如果該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市價即為其公允價值,如果該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但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比照相關類似資產的市價確定,如果該資產和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均不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可按其所能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的適當的折現率貼現計算的現值評估確定。

賬麵價值,一般為資產的賬麵餘額扣除(或加上)有關備抵賬戶(或附加賬戶)金額後的淨值。其中,“賬麵餘額”是指賬戶在期末的實際餘額,即;賬戶未扣除相關準備之前的餘額。例如,存貨的賬麵價值,就是存貨的賬麵餘額扣除有關存貨跌價損失準備後的金額;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的賬麵價值,就是債券投資的麵值,加應收利息,再加(或減)未攤銷溢價(或折價)後的金額,扣除有關長期投資減值準備。

企業在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資產價值按以下原則確定;

第一,換入的短期投資,按換出資產的賬麵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短期投資成本;收到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麵價值加上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相關稅費,減去補價後的餘額,作為短期投資成本;支付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麵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和補價,作為短期投資成本。

第二,換入的原材料,按換出資產的賬麵價值減去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短期投資成本;收到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麵價值減去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減去補價後餘額,作為短期投資成本;支付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麵價值減去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和補價,作為短期投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