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論肌肉生理機能原理在擒敵格鬥教學訓練中的運用(2 / 3)

綜上所述,我們在進行擒敵格鬥訓練時,對於肌肉的收縮和運動進行合理、及時的控製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在初學某一擒敵技術動作時,做動作往往不正確,有多餘動作或動作不協調,其實質就在於神經支配與肌肉收縮不協調,不該收縮的肌肉卻又收縮了。為使之協調性得以提高,其途徑隻有通過反複的、嚴格的、科學的訓練才能達到。

二、肌肉機能與運動工作的關係

1.在格鬥的實戰對抗中,我們常常看到,個別學員打出去的拳或踢出去的腳在用力的過程中,做功的時間和距離太長。比如說對手距學員有一米遠,當學員的拳頭從腰間過額頭前打出去,如果始終都是力量最大值,很容易讓對方借力或化掉,這樣打出去的拳或踢出去的腿必然會帶有較大的慣性,其結果往往會失去重心的穩定,拳或腿就不能及時的回位。對於一個格鬥訓練有素的警察來說,衝出去的拳或踢出去的腿發完力後,很快的自然彈回來。不僅是拳或腳,所有的擊打部位都應這樣,並不需要有意識的收回來。這一做功過程就好像緊繃的彈簧,發完彈勁之後,自然彈回來的力量效果一樣,這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力學原理。當打出爆發式的寸勁後,肌肉需要馬上放鬆,放鬆後拳或腳才能自然彈回來。那麼,放鬆是怎樣一個生理過程呢?

2.如前所講,肌肉收縮後,要有舒張的過程。肌肉收縮是神經支配的結果,當神經(N)支配發放衝動停止後,肌肉就會舒張放鬆下來。因此,既然放鬆的關鍵是神經(N)支配的問題。隻有精神上的放鬆,才能做到肌肉上的放鬆。俗話說:“心靜體自鬆”就是這個道理。如我們看到一個人在過分緊張時,其全身肌肉都在顫抖,這是什麼原因呢?經研究證明:原來在大腦皮層有許多功能各不相同的中樞。比如,掌管全身肌肉收縮運動的中樞叫做運動中樞,掌管各種感覺的中樞叫感覺中樞,包括聽、說、味、嗅、觸覺、運動感等。這些中樞雖說從功能上是獨立的,但彼此之間又在不斷的相互影響和溝通著。例如,當一個側踹腿踢出去時,通過人體的視覺作用,把這個信息加工處理後,再傳送到運動中樞,運動中樞把該信息加工處理後,就會下傳達到某些肌肉的命令,引起收縮或者避開踢來的腿,或者提腿去攔對方的腿,或者避開對方的拳,或者攔接對方的拳。這些中樞與中樞之間作用所完成的過程就叫條件反射。

3.這是積極作用的一麵,反之,當大腦皮層因某種因素過分緊張時,這種緊張就會在大腦皮層間擴散,當擴散到運動中樞時,就會引起運動中樞不自主的興奮。而興奮下傳到肌肉就會引起肌肉不自主的收縮顫抖,當擴散到其他感覺中樞時,對各種信息的加工處理效率就會下降,使各種中樞的功能降低,並影響所做出的反應。這是大腦皮層間消極影響的一麵,特別是初次實戰的學生,往往因心理恐懼和精神緊張造成反應遲鈍、技術動作緩慢、不協調、肌肉用力不準確等。所以肌肉放鬆的關鍵是精神放鬆,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做到卻並非容易。必須經過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有目的的培養訓練,實戰中的學生才不至於驚惶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