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模擬法庭及教學專業實驗室
為使學生將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學校應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實踐設施。法律專業應建有正規的模擬法庭。目前模擬法庭開庭大多都在大教室或禮堂進行,開庭效果不夠理想。為使“模擬”更接近於“真實”,應建起正規的“法庭”,加強教學實踐的真實性和嚴肅性。公安專業應有與現實公安工作相適應的刑偵器材及實驗室,使學生能把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實際操作,通過實踐消化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公安器材的提供不能落後於現實公安工作,讓學生能掌握真正的實際本領。
(二)建立實習基地
實習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以掌握專業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為取得良好的實習效果,達到實習的目的,學校應建立自己的實習基地,通過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完善實習工作製度。實習應克服學生自己聯係實習點的現象,僅派班主任帶隊的現象及實習單位作鑒定、學生寫總結即完成實習工作的現象。實習應派專業課教師親臨實習基地對實習工作進行指導,這樣也可豐富教師的實踐知識。實習結束後,學生應寫有一定質量的實習報告,進行實習交流。在班級交流的基礎上,選出優秀的實習報告,以係為單位,也可召開全校大會進行實習交流。實習成績應記入學生的學習成績。
(三)走入社會,開展社會調查與服務
社會調查與服務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是學生了解社會,提高實踐能力的很好方法。結合專業課的學習,學校每學期應組織學生進行一定時間的專業性社會調查、參觀與見習。進行社會調查應有針對性,通過對政法第一線實際工作的調查,使理論聯係實際,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結合教學可組織學生到公檢法及監所等部門參觀,使書本知識形象化,使學生獲取新的知識並鞏固和驗證已學的知識,增強理性認識。我們還可組織學生深入社區進行法律宣傳、法律谘詢,利用全國法製宣傳日、律師谘詢日走向街頭,進行法律谘詢。通過此類活動,使學生接受社會實踐的檢驗,激發學習積極性,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
為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學校應搞好第二課堂活動,充分發揮學校各部門的職能,配合教學,開展活動。搞好此類活動,可舉辦法律文書寫作比賽,提高學生製作法律文書的實際能力。舉辦筆錄比賽,利用模擬法庭開庭,同時進行筆錄比賽,增強實戰能力。舉辦法律知識競賽,重點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舉辦演講賽,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以適應法律工作的實際需要。舉辦“元旦”、“五一”、“五四”、“七一”、“國慶”等征文比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以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舉辦各種講座,聘請工作第一線的政法幹部作專題報告,增強學生對政法崗位實際工作的了解,進行崗前充電。
四、結語
我國《教育法》第五條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麵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貫徹執行新時期的教育方針,我們應明確高職教育的基本要求,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使學生成為政法戰線的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