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的軍旅生涯彈指一揮間,我把青春和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國防事業,這是曆史的選擇,無悔的選擇,也是正確的選擇。好似一首嘹亮的軍歌,又似一首耐人尋味的詩篇。
小時候因家境貧苦,書讀到初中就當了“回鄉知青”。當時處於特殊的困難時期,黨和政府帶領人民勒緊褲帶,咬緊牙關以非凡的毅力共渡難關。我耳聞目睹了共產黨員、幹部在關鍵時刻與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濟,親身感受到老百姓對共產黨的真情、信賴和擁戴。在瓜菜代糧的年代,生活極端困苦的老百姓仍然對黨和政府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我回鄉後在實踐中長了不少見識。有一股年輕人衝動,時常向我襲來——想改變村裏的窘狀。最想幹的一件事是把地種好,多打糧食,讓鄉親們都能解決溫飽問題。要想改變農村生產生活落後的狀況,非一日之功可達,窮困亦非一人之力可拔。說得高了,有人說你好高騖遠,盡吹牛。說得低了,沒人感興趣,又是自討沒趣。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1964年春節後,機會終於向我走來了。農村三年的生活磨煉了我,這三年中我先後擔任公社通信員、會計、團支部書記等職務。後來組織又送我到錦縣黨校幹部培訓班學習深造,我沒有辜負父母、鄉親的期望,倍加珍惜難得的機遇,刻苦學習加強修養,在結業前夕,國務院下達秋季征兵命令,我作為適齡青年,入黨積極分子,自願報名參軍,報效祖國。
解放軍是所大學校,無論戰爭年代或和平時期,培養出了千千萬萬的人才。入伍後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為新中國誕生出生入死,驍勇善戰,盡忠報國的老首長的革命風采和人格魅力。
耳聞目睹了為保衛和建設祖國的一代代熱血青年為國家安寧守疆戍邊,為捍衛祖國領土、領空、領海安全站崗放哨,為中華民族的利益毫不利己的奉獻精神。這些都潛移默化地感染和教育了我。所以平時心裏裝的,走路想的,夢中追尋的,是革命的老前輩,是朝夕相處的戰友,是我親愛的兄弟姐妹,是他們的崇高形象和高尚的品質感染了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發展建設,使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社會穩定,經濟持續發展、效益大增,城鄉巨變,民生極大改善。過去貧困落後的帽子早被中國人民甩到太平洋去了。經濟的發展為軍隊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使人民軍隊更加強大。我們不但擁有“兩彈一星”,還實現了走向太空的飛躍——三次載人飛船的發射返回圓滿成功。其中2008年9月27日,翟誌剛乘坐神舟七號飛船,出艙在太空行走,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國人揚眉吐氣。
我閱曆雖淺,經曆卻頗多。這幾十年,也隨手記錄了許多對工作、生活和感觸,靜下心來之後,把這些文章進行了梳理篩選。我曾在三支部隊任職,任過指導員、營長、團參謀長、營房處長,在不同崗位上摔打鍛煉,受益匪淺。特別是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是高科技部隊,分布廣泛,在這支部隊工作,使我有許多機會下基層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我到過浩瀚的沙漠戈壁,也曾駐足海峽凝望夢中的寶島台灣,隨艦領略過南海西沙群島美麗的家園。享受了與兒女仰臥科爾沁大草原欣賞藍天白雲的幸福時光,也嚐到了巴丹吉林大沙漠飛沙走石的無情、避暑山莊冰天雪地的寒氣。細細品味過那些人文曆史古跡、現代獨特景觀和大自然的奇妙風光後,我從中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知識,武裝了自己的頭腦,開闊了視野,造就了樂觀向上的革命情操,懂得了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
在文稿整理過程中,我很感謝愛人陳淑仁常陪我到深夜一起審稿。更要感謝公務員金葛峰同誌不辭辛苦幾次幫我打印書稿。在這裏我還要特別致謝老首長——原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副兵團級)夏銘智將軍、著名軍旅書法家,他為本書題寫書名,給我增添力量和信心,為此再次向老首長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時本人頗感文筆功夫水平有限,難辭固步自封之嫌,不妥之處恭請各位首長、同仁、戰友不吝賜教,深表謝意,也謝謝朋友能撥冗翻閱,品味此作。
right2008年10月
right金秋於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