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愛生如子,以愛生為榮
我們每一個教師要把愛生作為我們的天職,沒有學生,就沒有教師。沒有愛,就沒有教。教師是因為有學生而存在,教是因為有學而存在。每一個教師一定要像對自己的兒女那樣對學生的充滿愛,讓師愛在教師的職業生涯中綻放光芒。
1.愛學生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學生、關心學生
教師要理解學生就要了解學生,掌握他們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思想活動,興趣愛好等多方麵的情況。這是基礎,也是教育的前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知之深、愛之切,教師隻有真正地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熱愛學生。我們的學生生活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易於接受新事物,思想活躍、敏銳、不盲從,對一些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即使教師的話也不一定都言聽計從,我們要正確看待這一現象。教師愛學生最根本的就是以德、智、體、美、勞幾方麵全麵關心學生的成長,關心學生的個人生活(病痛)。教師對學生的愛,來自教師與學生在長期交往中建立起的深厚感情,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當教師對學生一次次表現真實的情意,學生幼小的心靈中就會充滿對教師的愛意。
2.愛生如子:要最大限度地寬容學生、善待學生“吃一塹,長一智”,未成年的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階段,是非觀念尚未成熟,出現過失,犯錯誤是難免的。當學生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時,教師不能粗暴地批評或懲罰他們,而是要善於保護學生向善、向上的本質,讓他們在錯誤中汲取教訓而健康地成長起來。因此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讓我們再一次重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諄諄教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當然寬容、善待,並不是放任自流,讓學生我行我素,而是與“嚴格要求”統一的。教師要真正地愛學生,就要對他高度負責。絕不是無原則地遷就、偏袒、溺愛。學生喜歡的是親切而嚴格的教師,嚴出於愛,愛寓於嚴,嚴慈相濟才能教育學生。
3.關愛學生,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這也是素質教育條件下新型師生關係的體現,是促進學生健康長成的重要條件。尊重學生就要和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關係。充分地相信學生,尊重學生,首先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所謂尊重學生人格,說到底就是把學生當作與自己地位平等的人看待,尊重他們的權利與義務,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情感(評三好、選幹部、犯錯誤等時候……)尊重學生,還要虛心向學生學習。我國古代就有“教學相長”、“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之說。這是說教師無論在學識上還是思想上,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完全可以從自己的教育對象身上吸取營養。如,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廣泛,獲取知識的手段更便捷,在視聽環境中長大的學生,可能與教師在同一起跑線上,甚至比教師跑得更快,教師覺得可能有很多東西不如學生學得快、學得多。所以教師要和孩子一同成長,誠心誠意地向學生學習。
尊重學生就要信任學生。尊重出於信任,信任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學生的心靈是很敏感的,教師對學生持什麼態度,他們是非常清楚的,他們不僅觀真容,而且重真行。如若教師隻是口頭上說要尊重學生,而行動上表現出對學生不信任,那麼仍是不尊重學生。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教師要給予他信任,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自尊、上進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