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春之5月——讓學習成為習慣(2)(3 / 3)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餘秋雨

第18天

有壓力才有動力

壓力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東西,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每個人都會麵對各種壓力。

自覺地把自己置於一種壓力之下,

就能感受到生存的殘酷,

就能領悟到競爭的激烈,

就能激發工作的熱情,

就能產生前進的動力。

在壓力麵前退縮的人,

大多是生活的弱者,

一般都有很強的惰性,

碌碌無為便是他們最終結局。

善待你麵對的壓力吧,

把它當做一台推進器,

把它視為一個加力擋,

把它看成一劑強心針,

讓壓力使你成為,

一隻旋轉越來越快的陀螺。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為了檢驗南瓜的生命承受力,他在很多處於生長期的南瓜上加不同重量的砝碼,有一隻南瓜從開始的幾十克一直加到成熟時的幾百斤。最後用刀子剖這些南瓜,其他南瓜都輕而易舉地切開了,而承受了幾百斤砝碼的南瓜用刀子切不開它,用斧子劈不動它,最後由兩個人用電鋸才鋸開了,它的質地強度已經達到了一根質地堅硬的樹幹的程度。

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處於逆境的情況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貝弗裏奇

第19天

喚醒沉睡的潛力

一塊生鐵和一塊金子,

把它們扔在海底時,

它們的價值是一樣的,

隻有打撈上來利用才顯示其價值。

對每個人上帝都有豐厚的饋贈,

自身都擁有豐富的金礦,

都蘊藏著巨大的潛力,

都隱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

這些都有如熟睡的巨人,

都等著我們去喚醒他。

隻有喚醒這些才能,

隻有挖掘並利用這些潛力,

你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

那些抱著金飯碗去乞討的人是可悲的。

一個男孩把鷹蛋和雞蛋混在一起,讓一隻母雞來孵。於是,小鷹和小雞一起長大。小鷹起初很滿足,過著和雞一樣的生活。後來,當它逐漸長大的時候,它的內心有了一種奇特不安的感覺,它意識到自己還有許多潛力沒有開發。直到有一天,它看到有一隻老鷹在它們的上空翱翔,它頓時感到自己雙翼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我也要飛翔”的念頭變得越來越強烈。雖然它從來沒有飛過,但是它內心潛在的那股力量,促使它展開了雙翅,它在小雞驚詫的眼光中飛到了一座矮山包。在極為自信之下,它又飛到了更高的山峰上,最後竟神奇般地衝上了藍天。挑戰激發了它自身的潛能,它發現了偉大的自己。

人一生最傷心的,莫過於窮了一輩子而臨死時在他領地上發現一口油井或一座金礦。——羅賓

第20天

善於借鑒別人的教訓

任何人走向成功,

都有可能留下很多教訓,

成功者的經驗大體相似,

而失敗者的教訓卻千差萬別。

別人的教訓是一筆寶貴財富,

也是人生的最好老師。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善於借鑒別人的教訓,

就相當於站在巨人肩上做事,

可以節約很多成本,

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碰壁,

可以輕輕鬆鬆走向成功。

你應記取前人的痛苦經驗,勿做後人取得教訓的前例。——薩迪

一隻獅子年邁體弱,覓食困難,它便躺在洞裏假裝生病,並發出痛苦的呻吟。百獸路過這裏,有的出於同情便去看望,獅子就將它們一一吃掉。後來小鬆鼠發現了這一點,它來到獅子那裏,遠遠地站著,獅子裝著很可憐的樣子,哀求小鬆鼠去陪它聊聊,小鬆鼠回答說:“這裏麵有很多足跡,隻有進洞的,沒有出洞的,我要是再不汲取教訓,肯定同樣會落得走不出洞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