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春之3月(3)(2 / 3)

第25天

應努力追求人格上的平等

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他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追求人格上的平等,

是一種社會的公正,

是一種處世的原則,

是一種巨大的力量。

人格上平等使位居顯赫的人,

有一種平常心態而不居高臨下,

有一種仁愛之心而廣施恩澤。

人格上的平等使處於弱勢的群體

有一種自信心而不自暴自棄,

有一種上進心而不虛度人生。

我們應通過自身的追求,

使本來平等的人格變得更加平等。

一個在柏林飽受歧視的波蘭年輕人去拜訪愛因斯坦,請愛因斯坦寫一封推薦信,以便在柏林順利求學。愛因斯坦答應了他的要求,年輕人請愛因斯坦送一張有他親筆簽名的照片,以便永遠記住有恩於己的大好人。愛因斯坦在答應的同時卻提出:“你得答應也送我一張有你簽名的照片,這樣才平等。”就是這句話改變了年輕人的一生,他發奮學習,畢業後成為愛因斯坦的得力助手,他就是後來享譽物理學界的英費爾德。很多年後,英費爾德回憶說:“他的話使我感到了平等並給了我自信,他的話是我前進的強大動力。”

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尊重。

——威廉?詹姆斯

第26天

要包容不同意見

人與人的思想認識、觀點不同,

對事物、問題的看法也就各異,

加之受知識、性格、人生經曆的影響,

自己的見解、觀點不一定完全正確。

不要主觀臆斷,亂下結論,

不要一味排斥他人的意見,

不要把自己封閉在死胡同裏。

要善於聽取不同的聲音,

要勇於接納不同的意見,

要從不同的聲音中取長補短,

要從不同的意見中校正言行。

如果隻要求眾口一詞,

你將失去很多寶貴的意見,

也有可能在人生路上越走越遠。

即使自己的意見完全正確,

也不要排斥他人的見解,

這既是為了自己,

也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反對的意見在兩個方麵對我有益:一方麵是使我知道自己的錯誤,另一方麵是多數人看到的要比一個人看到的更清楚。——笛卡兒

又到了夜晚,燕子與蝙蝠又為晨夕爭論開了。白天飛翔的燕子認為日出是早晨,日落是傍晚。白天睡覺,晚上出沒的蝙蝠卻認為日落是早晨,日出是傍晚。就為了這個,它們一直爭論不休,沒有定論。

第27天

傷害之心不可有

人的心其實是很脆弱的,

一旦受到了傷害,

總是長久地耿耿於懷,

甚至是永遠刻骨銘心。

傷害是把雙刃劍,

當你傷害別人時,

自己也將品嚐到傷害帶來的惡果。

這種惡果也許比你傷害他人,

還要深還要痛。

愛人者,人也愛之。

害人者,人也害之。

要想贏得別人的愛戴,

就必須去掉害人之心,

擁有一顆仁愛慈善的心,

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

千萬不要變著法子去傷害別人。

動物之王獅子生病了,除狐狸之外的其他動物都前去看望,狼便利用這個機會說狐狸的壞話。它對獅子大王說:“狐狸之所以沒有來看大王,是因為它一直瞧不起你。”這話恰被來到洞口的狐狸聽見了,狐狸靈機一動,對獅子大王說:“陛下,之前沒有及時來看你,我是在為你尋覓治病的偏方。”獅子急忙說:“偏方找到沒有?”狐狸說:“找到了,那就是吃掉狼的熱心,披上狼的熱皮。”隨後,山洞中便回蕩著狼撕心裂肺的叫聲。

仁慈的氣息永遠是一個人心靈高尚的標記。——巴爾紮克

第28天

給他人留足麵子

人人都有麵子,

很多人視麵子比生命還重要,

往往把“丟麵子”視為是奇恥大辱,

對讓他丟麵子的人常常耿耿於懷。

在待人處世中,

應努力給他人留足麵子。

給他人留足麵子,

能聯絡感情,建立和諧關係,

能贏得信任,維護他人自尊心。

能保護自己,免受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