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當徐小雅拿著沉重的行李正準備往家裏趕的時候,徐媽媽正小跑著過來。手上濕漉漉的,顯然是正在做飯。
“媽,電話裏不是跟您說了嗎,不用來接我,我自己回來就行了。家裏那麼多事情要忙。你還跑來那麼遠”。徐小雅心疼媽媽。可是媽媽更心疼女兒啊。“傻孩子,你回來拿著那麼多行李,你一個小女孩哪裏提得動,一路上肯定把我的女兒累壞了”。徐媽媽一臉的慈祥跟女兒說。看著媽媽不到五十就滿臉的鄒紋,兩邊鬢角已經花白。徐小雅的眼淚不爭氣的在眼睛裏打轉。可是為了不在嗎阿媽麵前難過,她還是強忍者眼淚。笑著在媽媽的臉上親了一口。“謝謝媽媽,我就知道老娘最好”徐小雅馬上給自己的情緒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死丫頭,越學越不像話”。徐媽媽心裏甜滋滋的,但是嘴上還是不忘記埋怨女兒。畢竟在他們這一代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和徐小雅這代人多少還是有點代溝的。徐媽媽幫女兒拿好行李娘倆有說有笑的往回走。
一路上遇到很多村裏人,生活在農村就這點好,屬於慢節奏生活。媽媽不斷地跟別人打著招呼。“孩子回來了?”很多人遇到她們娘倆都會這樣問,徐小雅是他媽媽的驕傲,也是全村人的驕傲。她從小沒了父親,徐小雅姐弟倆懂事聽話,是村裏很多同齡人的榜樣。“雅兒到啦?”快到家門口的時候,小雅的堂祖父(她爺爺的弟弟)拄著拐杖站在那裏一臉堆笑的看著他們母子。“二爺爺,你身體還好吧?”徐小雅一邊說著一邊給二爺爺遞上一個中午在縣城買的蘋果。“我不吃,我牙齒不好,咬不動”徐曉雅這才發現,二爺爺一口牙齒沒剩幾個了。“二叔,快到屋裏坐。”徐媽媽手裏拎著行李跟徐小雅而爺爺說到。“你們先走,我等一會兒再來,你今早上跟我說小雅要回來,叫我晚上過來吃飯,我聽到汽車叫的時候我在你朱大叔那裏喝茶。我就走了過來。現在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你們先走,你們先走。我一會兒就到。”“那好的,那我先回去,她姨和姨父在家裏幫忙做飯。我回去搭把手,小雅你等一下二爺爺。”徐媽媽交代徐小雅等著二爺爺,其實是怕他不去家裏吃飯。
對於這個二爺爺,徐小雅從小就很感激他。小時候他們家裏條件不好,姐弟倆經常跟著二爺爺上山去放牛,每天二爺爺總是心疼他們。晚上回家的時候,或草或柴都要弄點給他們兩姐妹背著回家。帶著吃的到山上總是給他們兩姐弟吃。用他的話說,孩子可憐,他能夠幫襯點的時候就多幫襯著點。等有一天老了動不了了也就無能為力。那時候孩子也長大了,也放心了。如今老人已老,兒時的種種畫麵浮現在小雅的腦海。徐小雅默默地走在二爺爺的身後。一路上爺孫倆慢騰騰的往家裏走。徐小雅告訴二頁而已,以後她會回到多竹村小學教書。陪著外婆、媽媽還有二爺爺。“教書好啊!我老徐家終於有一個有出息的了,雅兒啊,邇也莪也從小看你這孩子就知道你會有出息的。祖上積德,你們從小吃盡了苦,現在總算苦盡甘來了。我老頭子也放心去跟你爺爺和你爸爸交代了。”“二爺爺,你別亂說,你身子骨還那麼好,以後小雅還要好好孝敬您,二爺也活一百歲。”徐小雅知道二爺爺身子骨一直很好,快八十歲了都還上山割草,不讓他去他非要去,說什麼行動一下,當鍛煉身體。可是二爺爺最近兩年身體越來越差,對於一個八十歲的老人來說,在農村已經算高壽。然而真的麵對老人已老的殘忍事實,徐小雅內心還是忍不住流淚。“孩子啊,人到七十古來稀,我都這麼大歲數了。能多活一天都是老天的恩賜,對於生死,你爺爺我早就看破看透了。現在兒孫滿堂,你們都已長大成人,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老人家說的是實話,耋耄之年的他,確實很多東西已經看破、看透,包括生死。然而對於孩子們來說,孝順永遠都在路上,老人多活一天就是給兒孫積福。
“哎喲,親家,哪股風把你吹來了?”他們剛到家門口,徐小雅的外婆就站在門口熱情的跟小雅的二爺爺打招呼。“我聽說這裏有一個豹子,我來看看,打回家下酒”二爺爺老不正經的說。豹子是小雅外婆年輕時的綽號,以前一些農村的青年男女,總是喜歡互相取綽號,基本上整個村四五十歲以上的每個人都有綽號。取的綽號大多和那個人的性格等有關,“你個老黃牛,你不去地裏吃草耕地跑來這裏亂叫,孩子在這裏也不知道積點口德”外婆顯然也知道二爺爺的綽號。聽著兩個老人在拌嘴,整個氣氛也歡樂了許多。“外婆,我好想你啊。”小雅跑到外婆身邊,牽著外婆的手說道。“我也想你啊,孩子。在學校沒餓到凍到吧,我孫女有出息,你外婆這輩子還沒進過城呢。”每次外婆見到徐小雅都會這樣說,顯然對於外婆來說,這是一個大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