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愛,看起來輕,掂起來卻很重(3)(1 / 3)

人生的真正快樂是致力於一個自己認為的快樂

馮老師在一所工業技術學院改製成的大學兼課,教大一英文。

課本裏最後一課的標題叫做《世界的最後一晚》。文章的配圖居然是一幅手繪的居家景象:四口之家晚上共聚一堂,媽媽在喝咖啡,爸爸在倒咖啡,兩個女兒在客廳地毯上堆積木。

在課堂上,30位年輕的學生向老師提出疑問:“這幅插圖有沒有擺錯?世界的最後一晚怎麼會這樣?”

作為一個有家有孩子的中年人,馮老師卻深受文章感動。

故事中兩夫婦還是把碗筷洗得幹幹淨淨,還是把孩子送上床道晚安,在此當中,兩人不停地對話,好像要把握機會把話說完。兩人上床時,感覺到能夠睡在幹淨清爽的床單上,其實就是一種快樂。妻子忽然想到廚房水龍頭沒擰緊,連忙奔下樓關水。再回到床上時,兩人相對失笑:地球都要毀滅了,居然還忙著關水。兩人最後的對話是互道:“晚安!”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丈夫說的一段話:“你知道嗎?除了你和兩個女兒,其實也沒什麼好留戀的。如果真要說舍不得,恐怕隻有四季的變更,熱天裏你給我準備的一杯冰得透涼的水。還有,我喜歡看女兒睡著的樣子。”

有些學生問馮老師:“世界都快滅亡了,文章裏的主角怎麼不去做些特別的事情,為何所談都是枯燥例行的瑣事?”

望著講台下一雙雙年輕的眼睛,想著他們畢業後都會進計算機熱門的行業,等著領高薪,分股票的,整個世界還等著他們去認識,追求,購買……忽然之間,馮老師明白編者為什麼要把這樣一篇詞彙並不特別深奧、句子一點也不難懂的文章,安排作為教材裏的壓軸之卷。原來,世界的最後一晚,我們所最依依難舍的就等於是我們所認定的,人生的最終快樂。

大感悟:

人生是快樂的,即使世界將要滅亡,隻要用心同樣能感覺到快樂,德萊頓曾經說過:“隻有快樂的人,才珍惜今天,也隻有珍惜今天的人,才是快樂的人。”

不要豔羨別人的快樂,上帝對誰都一樣公平

下午放學後,迪克斯獨自一人坐在學校旁空地上看書。這時,一隻小麻雀揮舞著翅膀停在迪克斯麵前。

迪克斯放下手中的書本,看著低頭整理羽毛的小麻雀說:“小麻雀啊,我好羨慕你有一雙翅膀,可以飛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我就不行了,如果沒有交通工具,沒有公車,沒有火車,我哪裏都去不成。你知道嗎?我到現在還沒搭過飛機呢!”

小麻雀停止整理羽毛的動作,抬起頭看著迪克斯說:“親愛的男孩,在天空飛翔並不見得想到哪裏就可以到哪裏啊。我必須先知道自己想去哪裏,要去哪裏。有時候,漫無目的地飛令我感到厭倦。這種時候,我就想要有個自己的家,可以好好休息,好好睡覺。可是,這是沒辦法完成的願望。”

迪克斯怔了一下,笑著繼續對小麻雀說:“小麻雀,你知道嗎?雖然你這樣說有道理,但我還是羨慕你。我夢想有翅膀,可以在藍色的天空飛翔,甚至不用去想無聊的規定,就是自由自在地飛著。”

“如果你想跟小麻雀一樣自由自在地飛著,你就必須舍棄很多的東西,你必須舍棄你的父母、你的朋友,舍棄你溫暖的家。就算你真的舍棄了這一切,你還必須遵守大自然的法則。與其在這裏羨慕小麻雀,不如想想看,怎樣才能在你的生活裏得到樂趣,怎樣才能讓自己過得快樂。隻有真正能從生活中找到樂趣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我不明白。生活中有那麼多的規定,我怎麼可能過得快樂呢?”迪克斯放下手中的書本,走到小麻雀麵前。

“對,就是要在那麼多的規定中找到你自己可以快樂的方式,你才會真的快樂。就像你在這裏看書,你覺得快樂嗎?”

“快樂啊。我很喜歡看書,每次看書都會讓我覺得快樂,讓我覺得我好像與書中的人物一起過了個愉快的下午。”迪克斯興奮地點點頭。

“是啊,小男孩。你是在許多的規定中生活,但是,你還可以找到可以讓你自己快樂的方式,不是嗎?這樣的快樂才是真實的快樂!”

大感悟:

每個人都有快樂的事,可大部分的人隻記得羨慕別人的快樂而忘記自己的快樂,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內心的平靜。

生活的信念來自快樂的心態

二戰期間,猶太裔著名精神分析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博士不幸被關在了納粹集中營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