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元和十年(815),詩人被貶為江州司馬,赴江州途中作。
漠漠秋雲起,稍稍夜寒生。
但覺衣裳濕,無點亦無聲。
這首小詩寫詩人微雨夜行中的種種感覺。
“漠漠”,狀秋雲密布的樣子;“稍稍”,擬秋夜感到寒意生。詩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感,起初隻看到陰雲密布,接著感到身上有點冷。走著走著,覺得衣服有點濕。引出後兩句。
衣服濕了,但卻沒有感到雨點打在臉上,而仔細聽聽,又沒有雨聲。“無點”是寫感覺;“無聲”是寫聽覺。既無點,又無聲,可知道衣裳濕了,可見他還是有所覺,要不就是用手摸了。因為微雨不會很快濕了衣裳,也許是夜行久了,感覺到“夜寒”,才發現衣裳濕了。既顯得十分自然,又顯得非常真實。
這首詩隻有二十個字,但卻寫出了詩人在微雨、秋夜、行路中的一係列感覺——首句是訴諸視覺所看到的;第二句是訴諸觸覺所感到的;第三句是訴諸觸覺所摸到的;第四句是視覺、聽覺、觸覺都有所感覺的。
詩中寫“微雨”,卻沒出現一個“微”字,也沒出現一個“雨。”字。而是通過自己一係列的感覺,細膩而又逼真地描寫了秋天細雨的特點。詩句明白如話,用字準確精煉,同時處處圍繞和照應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