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商飛使命(2 / 3)

所以在第一版的合資方中,原計劃商飛是隻有三個主要出資者的。魔都市府、航工部和新科集團,隻要考慮如何分配各自股份即可。然而胡文海對此的反應相當激烈,甚至到了如果合資方中沒有西飛,就聲稱絕不投資的地步。

熊貓國產化,從始至終那都是胡總的命根子。這已經不僅是興趣愛好的問題,而是對新科、對胡文海本人擁有極其重要意義的標誌性名片了。

表麵上看來,F-14的國產化是軍工係統的軍事工程,與一介“群眾”胡文海更是沒有一絲一毫關係。

然而誰都知道,F-14入華是胡文海一手推動,雄貓國產化是胡文海暗中輸送利益才搞的起來,西飛承擔的生產任務,盛重在研的十萬噸水壓機,空軍方麵在全世界承攬F41發動機升級業務,全都是有著胡文海的影子,甚至幹脆有些就是新科赤膊上陣。

熊貓國產化早就已經深深的烙上了胡文海的名字,當熊貓能夠翱翔在中國的海空之上時,就是胡文海擺脫目前這種半官半商尷尬身份的時候,是胡文海確立國內無可動搖地位的最重要的一塊基石。

阻礙熊貓國產化進程,就是阻礙胡總取得“pary”國原始股,是絕對無法容忍的行為。

哪怕是麵對航工部,哪怕是冒著掀桌子的風險,胡文海在這個問題上也不可能退讓。

在這種局麵下,航工部果斷迅速的拿出了一個妥協方案。那就是投資方從新科集團變更為新飛航空工業公司。最終新飛公司在調整了股權結構之後,成為了商飛的第三個投資方。

在調整了股權結構之後,新飛公司的股份變成了新科集團51%、西飛49%。至於可憐的BB又一次成了踏腳石,幹脆被掃地出門了。有了麥道之後,誰還看得上BB?

P75這個鏡花水月,當然是沒有D90看得見摸得著這麼讓人放心。

商飛的近期任務,是完成新舟600的設計和生產,拿到國內和國際適航證。在格魯曼-麥克唐納道格拉斯方麵的全力合作下,將D90的技術完全吃透,實現大比例的國產化。至於遠期目標,胡文海則很少向人提起,但在他心中卻是有著這樣的雄心壯誌。

中國的商用飛機生產體係,要完全對接美國航空業的設計能力,並且在成本方麵徹底壓倒美國產業鏈的生存空間,而且在質量上則沒有明顯差距。最後要實現的目標,就是有美方出設計,中方提供代工實現,最後貼牌銷往全世界。

這才是胡總對控製格麥公司的最大倚仗,而不是那些根本見不得陽光的所謂股份。這絕非是胡文海的一廂情願,而是未來在其他行業發生了無數次的真實案例。或許要“服”美國人放棄航空生產能力很難,但他相信這將會是曆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美國人或許是不想放棄自己的航空工業能力的,但在曆史規律麵前,人的主觀想法又有什麼作用呢?美國人、歐洲人或許也不想放棄自己的核工業能力的,但第四代核電站的生產能力除了中核以外,還有誰掌握了?

“老佛爺,洋人要來給咱們修核電站啦!”,普通人聽著或許就是一笑而過,但這背後的意味卻是讓人回味。隻要中國走好了自己的路,往往就能讓別人無路可走了。

四代堆未來不是歐美不想建,而是能拿出設計方案,但尷尬的是全世界除了中核,沒有哪個國家還能建的出來。這樣尷尬的局麵,胡文海相信早晚也會發生在航空製造業領域的。

商飛成立絕非是一件孤立的事件,它擁有著對國內航空製造業強大的攪局能力。

這不是,隨著商飛的成立,胡文海始終在推動的另一個項目,也迎來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