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空戰(1 / 2)

鳳凰導彈,或者是美國的aI-54導彈,它的最大優勢就是其射程,以及它的主動引導雷達。

高達185公裏的最高射程,讓它能夠在任何空空導彈的射程之外就先敵射,搶占最有利的先手位置。

然而它仍然有著很明顯的缺陷,作為最初用於在大洋上截擊蘇聯轟炸機的武器,它的射程保證了它背後艦隊的安全,但大目標帶來的機動困難,讓它先便不那麼追求導彈的機動性能。

了這麼多,簡單來就是——能在15公裏以外射四枚鳳凰導彈,竟然能達到5%的命中率,這實在是讓人驚歎的戰果。

一方麵是安南空軍,確實沒有戰鬥的思想準備,戰鬥開始達成了突然性。

戰備值班的飛行員很可能還沒有進入戰鬥的心裏狀態,另一方麵則是米格糟糕的航電性能。

除了被雷達鎖定的報警以外,米格想要現鳳凰導彈提及的飛行物,搜索範圍要縮到至少5公裏以內。

在這個距離裏,鳳凰導彈早就進入了不可逃逸的末端製導範圍。若非是長途飛行消耗了導彈的大量動能,動機早就已經關閉。這四家米格,恐怕一架都無法逃脫。

F14雖然是最早的三代機,但三代機對二代機的性能優勢,已經是越了能夠彌補的範圍。

可以在任何性能方麵,F14和它配屬的武器,都全麵的、極大的越了二代機能夠達到的高度。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在較量。

當鳳凰導彈經過兩分鍾,跨越了15公裏,擊中了兩架米格之後。射他們的F14,也已經突入到了安南北部的平原地帶。

距離河內的直線距離,甚至連1公裏都已經不足。共和國空軍的導彈,已經隨時能夠威脅這座安南都。

雖然有兩架戰鬥機被擊落,但是兩國空軍在這一空域的力量對比,卻生了反比的變化。

在這兩分鍾裏,侵入了安南北部的F14,仿佛就是捅開了一個馬蜂窩。

在九十年代前,安南空軍總兵力三萬餘人,各型飛機五百餘架,作戰飛機數量三百五十餘架。

其中殲六戰鬥機四十架,蘇攻擊機五十三架,一百二十四架的米格1Bs,以及四十架米格戰鬥機。

這些作戰飛機被分為三個空軍師,每師二到三團。兩個師駐防北方,一個師駐防南方。

北方五個航空團均是安南精銳,兩個團的米格1Bs,一個團的米格,若幹蘇攻擊機和非作戰飛機。作戰飛機總數高達兩百架以上,分布在二十個空軍基地之中。

中國空軍不是1991年的美軍,不可能在第一個攻擊波內,將如此龐大的安南空軍力量全部摧毀。

也就是,這兩分鍾已經足夠安南空軍司令部,將整個安南空軍全部動員起來了。

戰備值班的安南空軍戰機全部升空,短時間裏,河內北方空域裏就擠進來了至少十架米格戰鬥機和過二十架米格1Bs戰鬥機。

這個反應度和空軍力量,實話,1979年的共和國空軍恐怕還真要掂量一番。

但可惜,共和國空軍,早就已經今非昔比了。

進入河內一百公裏防空圈,數量對比,四比三十二。

“這裏是洞幺,重新分配攻擊目標,鳳凰導彈視距攻擊。”

作戰網絡裏中隊長的聲音仍然沉著冷靜,ag-9雷達跟蹤了二十四架距離最近的米格和米格1Bs戰鬥機,同時根據敵方戰鬥機的威脅度,將四架米格分配給了四架F14戰鬥機。

隨著中隊長的一聲令下,四枚鳳凰導彈再次射。這一次,安南人大概是已經調整了心態。米格的駕駛員們大概是回憶起了傳中伊拉克人對抗F14的技術。

被鎖定攻擊的米格紛紛先最大馬力進行爬升,在導彈圖像出現在雷達顯示器上的同時,開始進行向左、或者向右的急下降。

勢能轉換成的動能讓飛機的度揮到極致,不僅減少了飛機脫離雷達鎖定視角的時間,更讓針對遠程轟炸機設計的鳳凰導彈有些手足無措——轟炸機那龐大的軀體,是絕對做不出向左向右急轉彎的,因此在這方麵鳳凰導彈的引導頭便有些不那麼靈敏。

顯然,這一手效果不錯。四枚導彈在飛行了一分半鍾,跨過了一百公裏距離之後,僅僅隻命中了一架米格戰鬥機。

相對於總數仍然在不斷增加的安南空軍,四架F14仿佛衝向風車的唐吉坷德。

現代空戰,三代機對空域的要求遠過往。二戰中,英倫空戰中雙方一次出動的飛機便有數百架。轟炸機、戰鬥機,成群結隊,甚至是遮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