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空軍(1 / 2)

電子指揮係統運作正常,各部隊的反應度更是讓人欣喜。合成旅的裝備雖然還有很多是“民用山寨貨”,或者是從歐美進口的絕版,隻配給了有實驗性質的合成旅,但係統整合卻早就已經完成。在實際使用和檢驗中,隻要確定某種國外裝備有效果,如今財大氣粗的軍工係統就會摩拳擦掌的準備仿製。

電子指揮係統與傳統指揮模式的區別,讓所有對此有所了解的軍官都心潮澎湃。

最簡單的一點,一個坦克連十輛坦克。放在過去,上級指揮能夠做的就是把戰術目標向連長傳達,然後等待坦克連反饋戰術執行的效果。對於上級來,執行任務狀態的坦克連,就相當於一個黑箱,並不能實時了解它究竟是如何實現了戰術的執行。

但是現在合成旅的指揮係統,當這個坦克連的網絡上線之後,上級指揮官和情報中心不僅能向坦克連下達任務,甚至能夠實時了解坦克連裏每一輛坦克的運行狀態。

車、位置、油料、備彈、動機狀態,這幾個最簡單的數據在情報中心彙總之後,信息帶來的戰鬥力增長簡直如虎添翼。可以合成旅目前這套係統的效能,已經可以初步實現合成旅內部的4isr整合的設想,將信息化的觸角伸入了班排一級。

當然必須要強調的是,這種實現是通過民用品代替、國外進口和簡化功能來實現的。它的目標是檢驗係統和思路,用來吊打基本沒有信息化概念和信息戰能力的安南軍隊還好,對上美軍恐怕一回合都撐不下來。

比如戰術終端大量使用了國產的麥金塔電腦,全套民用標準。雖然按照軍用需求進行了優化和加固,但移動指揮車仍然對道路、溫度、濕度和行駛度有極大限製,太劇烈的顛簸甚至翻滾恐怕直接就宕機了。戰地網絡雖然能夠建立,但除了能夠架設有線通信的固定地點,也談不上監視功能。一旦部隊野戰展開,信息通道的帶寬就會急劇降低到隻能布文字命令和上傳狀態信號。

指望像美軍那樣總統坐在戰情室裏,能夠看到前線一名大兵的頭盔攝像,那就是想的多了。甚至就連《黑鷹墜落》裏指揮官那樣的視頻監視,也隻能在前線指揮部中有限的實現——相當短距離,戰場電磁條件好,黑白畫麵,同時隻能接駁一條信道,為技術兵器的指揮提供聊勝於無的直接反饋罷了。

即使如此,這種直接的視覺反饋,也讓指揮官們讚不絕口,降低了信息在傳達過程中的失真,減少了戰場誤判。

雖然這套作戰係統麵臨的限製是如此之多,雖然信息化並沒有增加大炮射程、坦克火力或者飛機動力,但它的出現仍然讓合成旅的“合成”二字名副其實起來。

詳細的狀態傳感器,使得後勤係統不需要戰術單位反應,就能提前安排補給和維修。戰術執行中,各單位配合更加默契,攻勢、守勢渾然一體,原本各戰術單位結合部的弱點被極大彌補了。

前方部隊要求火力支援,如今的合成旅反應度甚至不會比同時代的美軍來的稍慢。當然,放眼國內,也隻有合成旅目前能達到這個水平罷了。

步兵裝備雖然不如美軍一般夢幻,但至少數碼迷彩、防彈陶瓷板和凱夫拉攜行具、八一杠上的紅點瞄準器和步話機,防風護目鏡和駝峰水囊,這些洋氣的裝備也盡量裝備了每一名輕步兵。

當然,軍隊方麵是沒有這麼多美金用於進口這些美國裝備的。不過沒關係,胡總大手一揮,洛伊爾公司進口到國內之後,部隊上隻要用人民幣購買就行了。

兩千套輕步兵的美軍裝備,其實也沒有多少錢來的——對於胡總來。

其實胡文海搞錯了一個概念,他是把經常出鏡的阿富汗和伊拉克美軍當成了普通的美**隊。可實際上,能在這種危險地域執行任務的莫不都是美軍精銳。

真正的普通美國大兵,八十年代恐怕都還沒有合成旅的這個待遇……

當然,合成旅的士兵們技戰術水平,也絕對不會比美軍的6軍精銳來的差了。這些絕大多數都曾經參加過自衛反擊戰和兩山輪戰的老兵,每一個都是國家寶貴的財富。

他們當然值得這樣的裝備。

全副武裝到了臉上的戰士們——特種部隊有美國進口的叢林迷彩油,早就已經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在安南猴子身上試試手裏這些家夥事的威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