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此時的海軍窮的都快要哭給你看了。
而就在海軍窮的連船漆都快刷不起的時候,突然國內軍工係統接了一個七十億美元的大單。不過非常可惜,這筆軍工貿易隻是肥了6軍老大哥,和新貴空軍二等人。海軍?海軍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就隻有郭文眼前這個人了,全程跟蹤了伊拉克軍貿大單全過程的翻譯——張紹忠海軍裝備論證中心助理研究員。
靠著張紹忠的完美翻譯工作貢獻,海軍勉強從總後要到了一筆一千美元的翻譯費。
可這麼一點錢,海軍深切的感覺到了什麼叫做肚子餓還不是最痛苦,最痛苦的是餓慘了的時候,卻嚐到了一口肉。
這種被挑逗起來的饑餓感,能讓人做出一切瘋狂的事情。
放到已經窮瘋了的海軍身上,結果倒也差不多。
當從科委主任宋老那邊聽奇跡能手胡總有個造船計劃的時候,整個海軍幾乎都是淚流滿麵的。
總算,總算輪到我們海軍開葷了!
為了能夠抓住胡總遞過來的金錢樹枝,海軍這次又想起了在7億美元項目裏表現良好的張翻譯,也就是海軍裝備論證中心的張紹忠助理研究員。
張助研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對渤海造船廠的技術水平進行調查,以確定是否能夠滿足胡總對開造船新技術的需要。
海軍裝備中心的人聽到宋老轉達的巨型總段造船法,當即就意識到了這裏麵蘊藏的巨大價值。
和王以純、章明傑兩個霧裏看花的半內行、半外行不同,海軍的人隻是聽到這個思路,幾乎就立刻跳了起來。
隻要能夠解決電子技術的瓶頸,本來巨型總段造船法就是一層窗戶紙的事情。而總段生產車間最急需解決的巨型龍門吊,和總段移動平頂車,正巧也是建造核潛艇必須使用的設備。
這樣一來,隻要確定這些設備足堪使用,後麵就是中科院計算所的工作了。
等著胡總從美國進口了光電測量設備,或者真的引進了摩托羅拉的晶圓廠,可以想見接下來就是中國造船企業爆產能,然後橫掃世界造船業的盛景了。
的好像非常簡單,但要實現這個遠景目標,需要做的工作可是不少。
製造核潛艇確實是有一係列和巨型總段造船法相通的技術,但並不表示可以直接拿過來用。就算可以用上,總不能停了核潛艇的建造,把設備拿來造民船吧?所以簡單一句話概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不是沒有人建議幹脆甩開胡文海,海軍自己拉杆子做這個項目。然而這樣的論調很快被從上麵否定了,不提胡文海此時的大熊貓待遇,以海軍窮的當褲衩的錢包,是能完成硬件技改,還是能開測量和模擬的電子技術?
放眼全國,有這個統和能力再加上手裏有足夠海量資金的,也就是胡文海了。
這一係列的上層博弈反映到下麵來,就是體現在了郭文和渤海造船廠這邊軍工係統的重視上了。
作為海軍裝備論證中心的助理研究員,張紹忠可謂是在這裏獲得了明星一般的接待。
要知道最後這個合作能不能落到渤海造船廠的頭上,可能就是他的一句話而已。
這不是剛下了車,張紹忠就被郭文和渤海造船廠的軍工係統人員簇擁著,給塞到了船廠食堂的灶餐廳裏。
“來來,張助研遠道而來辛苦了,我作為半個東道主,先幹為敬!我幹了,張助研你隨意啊!”
著話的功夫,郭文咕咚一聲就將二兩白酒的口杯一口給悶了下去,順便還把杯子倒過來以示誠意。
就在張紹忠端著酒杯不知道該不該喝的時候,突然一陣吵雜的腳步聲從外麵向灶餐廳裏走了進來。
“咦,這不是張翻譯嗎?”
兩支不約而同碰到一起的隊伍裏,突然響起了張紹忠頗為熟悉的一個聲音。
“這是——胡總,哎呀,真是好久不見了!”張紹忠像是扔掉炸彈似的,把手裏的酒放回了桌子上,連忙笑著向胡文海走了過去。
“是啊,真的好久不見了。”胡文海頗為感慨的和他握起了手,突然聲問道:“對了張翻譯,你有沒有興趣換一個工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