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老將出馬(2 / 2)

可由此帶來的油耗增加,又必須增加儲油量,儲油量又會進一步對動機推力造成損耗。為了維持擬真機在空中能夠劇烈飛行一時,混合燃料的油箱劇增到了L的容量。

L燃油帶來了將近16千克的重量,減重反而成了設計的難題。

“關於油箱這一塊,我有個想法。”舉手話的竟然是沈倩哲,這個剛從學校裏出來工作的女孩子,有些怯生生的道:“為什麼不把油泵給取消掉,使用壓縮空氣驅動橡膠油箱供油?”

“嗯?”胡文海有些驚訝的看著她,這個名義上年紀比自己大的姐姐,此時卻神情有些忐忑的指著他麵前的圖紙道:“我們使用壓縮空氣為空氣軸承供氣,可以在軟油箱框架中增加一個氣囊,壓縮空氣進入動機之前,先進入氣囊膨脹壓迫軟油箱供油,這樣就能將供油泵節省下來了吧?”

胡文海眼前一亮,想了想,這個辦法還真有些可行性。供油泵雖然不是什麼大件,但關鍵它耗電啊!如果能夠拆除整體達到一公斤的供油泵,使用壓縮空氣壓迫供油,也不用擔心供油調節的問題,因為壓縮空氣提供的壓力是恒定的,要加大供油此時隻要調整噴油嘴角度就行了。

拆除供油泵之後,電池電力需求就減少了,這一塊減的可是不少。供油泵單位時間內使用的電力不高,但架不住它全程都要運行。這積累起來,可比舵機電機之類的耗電多了。少了供油泵,動機的機械結構可以更簡單,電池的總重也可以減少,甚至還可以多留一些冗餘電量……

胡文海這下可真是對沈倩哲刮目相看了,沒想到這樣一個看起來嬌滴滴的女孩子,竟然有這麼敏銳而有創造力的頭腦。

“哈,還真有這種可能,我得給61所打個電話,看看他們對此有什麼意見。”

……

都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如果光憑胡文海一個人,他或許一年也做不出整個擬真機的方案來。但如今這個技術上麵,牽著的是一個幾十人的團隊。

從61所王主任那邊的機體和動機團隊,到51廠這邊整個係統開的團隊,所有人加起來都快過一個排了。當這些人全部動員起來,技術攻關的進度便猛然間加快了。

經過一個月的緊張工作,隨著61所機體設計和動機設計的定型,擬真機的其他子係統也紛紛就位。此時的擬真機,和當初胡文海做的那個玩具航模,已經完全是兩種產品了。

原本隻是一個空殼的機體中,此時被密密麻麻的布置上各種設備。新設計的動機雖然還是用不鏽鋼製造,但其複雜程度已經不是原版所能比較。除此之外,什麼空表、高度表、水平指示之類的飛機儀表功能,在這架擬真機上也是一個不缺。

隻是原本應該安裝雷達的機頭位置,此時裏麵卻是一套非常複雜的線係統。在這裏,胡文海幹脆將後世盛行的六臂螺旋線技術,提前拿了出來。

這種六臂螺旋線,乃是4年之後,由美國人沃特斯沃特斯明。後來被普遍的應用在移動通信領域,乃是性能極其優化之後的螺旋線設計方案。

憑借這種領先至少二十年的技術,原本擬真機最大的攔路虎數據傳輸子係統,就這麼輕巧的邁了過去。

要知道在線性能不佳的年代,要想將信號傳遞的足夠遠,就要增加足夠大的信號強度,進而帶來更大的供電和電路需求。

人在回路的電視製導導彈或者炸彈,之所以是高科技武器,難就難在信號傳輸上麵。當然,足夠的光學係統也是難點之一,但這在擬真機上不成問題。因為擬真機內部的空間足夠大,別是拆散的攝像係統了,就算放個電視台用的攝像機進去都沒有問題。而胡文海設計的擬真機,使用的還是日本進口的高級攝像管,不僅成像質量更好,體積也足夠。

五組六臂螺旋線,用來負責傳送和接受擬真機各子係統的信息,占用了足足4hz的模擬帶寬。這要放在電磁信號大爆的二十年後,簡直是不敢想象的奢侈。不過誰讓這是八十年代呢,上飛的都歸軍隊管,就連看不見的電磁波也是一樣。

胡文海高二這年的暑假,就在這樣忙碌之中不知不覺的過去了。直到八月的最後一個星期,突然間51廠裏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