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朋友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明白,可有的人天生不愛說話,見了陌生人更是張不開嘴,即使心裏想說,一時也找不到話題,不知該說什麼好,甚至手足無措,脖子臉通紅。這類人,心裏也希望和別人交流,很願意走近別人,但就是臉皮太薄,總覺得不太好意思。其實,你隻要稍微邁出一小步,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拉近彼此的距離,和別人成為朋友。
1.學會沒話找話的本領
俗話說:“酒逢知已幹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交友更是如此,要開動腦筋,注意觀察,想盡辦法盡快找到共同點,以此作為一種契機,與交際對象進行和諧投機的談話。
有經驗的記者能通過觀察和分析,迅速地與對方套上近乎,找到一個可以引起雙方話題的共同點,打破那種不知從何談起的冷落場麵。
一位記者去采訪一位教師,行前有人說這位老師很倔,說不上三言兩語就把人打發了。記者到學校去找時,他正在跟傳達室的人發脾氣。記者一聽他說話的口音是山西人,心裏暗暗高興,因為他也是山西人。後來,他們的交談就從家鄉淡起,越談越熱乎,這一段題外話也為正題作了很好的鋪墊。
在交際過程中,談話時要善於尋找話題,這樣才能由生到熟。有位交際大師指出:交談中要學會沒話找話的本領。所謂“找話”就是“找話題”。交談有了好話題,就能使談話融洽自如。好話題的特點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談;大家感興趣,愛談;有展開探討的餘地,好談。
這裏為你提供以下幾個“沒話找話”的聰明做法:
(1)中心開花
如果你麵對的是很多陌生人,就要選擇眾人關心的事件為話題,把話題對準大家的興奮中心。這類話題是大家想談、愛談,又能談的,人人有話,自然能說個不停了,這樣一來,就能引起許多人的議論和發言,達到“語花”飛濺的場麵。
(2)即興引入
就是即興地借用當時的地點、場景、人物等某些材料為題,借此引發交談。有人善於借助對方的姓名、籍貫、年齡、服飾、居室等等,即興引出話題,常常可以取得好的效果。“即興引入”法的優點是靈活自然,就地取材,其關鍵是要思維敏捷,能作由此及彼的聯想。
(3)投石問路
向河水中投塊石子,探明水的深淺再前進,就能有把握地過河;與陌生人交談,先提一些“投石”式的問題,在略有了解後再有目的地交談,便能談得更為自如。如在聚會時見到陌生的鄰座,便可先“投石”詢問:“你和主人是老鄉呢還是老同學?”無論問話的前半句對,還是後半句對,都可循著對的一方麵交談下去;如果問得都不對,對方回答說是“老同事”,那也可談下去了。
(4)循趣人題
找到陌生人的興趣,循趣發問,能順利地進入話題。如對方喜愛象棋,便可以此為話題,談下棋的情趣,車、馬、炮的運用,等等。如果你對下棋略知一二,那肯定談得投機。如你對下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個學習機會,可靜心傾聽,適時提問,借此大開眼界。
(5)縮短距離
要和別人成為朋友必須在縮短距離上下功夫,力求在短時間內了解得多些,縮短彼此的距離,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來。孔子說:“道不同,不相謀。”聰明者要想方設法讓對方覺得你們誌同道合,這樣才能談得攏。有一個成語叫做“一見如故”,陌生人要能談得投機,要在“故”字上做文章,變“生”為“故”。
適時切入,看準情勢,不放過應當說話的機會,適時插入交談,適時“自我表現”,能讓對方充分了解自己。
交談是雙邊活動,光了解對方,不讓對方了解自己,同樣難以深談。陌生人如能從你“切入”式的談話中獲取教益,雙方會更親近。適時切人,能把你的知識主動、有效地獻給對方,實際上符合“互補”原則,奠定了“情投意合”的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