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少年中國(1 / 2)

泰山生旭日,黃海映朝霞,清晨的陽光穿過樹葉的間隙,一縷縷灑向了膠州大地。微風乍起,吹散了薄薄的晨霧,黃海海麵上波光粼粼,泛起一層金色的漣漪。不遠處的浮山上鬱鬱蔥蔥,草木在陽光的照耀之下更顯得生機勃勃。

青島大學校園坐落在黃海之濱、浮山之麓,背山麵水,氣候宜人,再加上孫陽不計成本的投資,整個校園依山傍水,布局合理,結構精致,造型美觀,高樓大廈與自然環境完美的結合,使人仿佛置身在花園中一般。

花壇邊,樹蔭下隨處可見正在讀書的青年學子,朗朗的讀書聲充滿了校園,操場裏晨練的學生也不少,那矯健的身姿充滿了青春氣息,學校到處都是朝氣蓬勃的景象。

不時有匆匆趕路的學生上前對章太炎鞠躬道:“校長好!”

梁啟超自從來到青島之後一直鬱鬱寡歡,好朋友章太炎便帶著他到這青島大學裏散散步,調整一下心情。

優美的環境果然讓梁啟超的心情好了很多,他對章太炎說:“久聞青島大學高樓林立、設施齊全、環境優美、人才濟濟,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如此優雅的校園即便是歐西諸國也少見吧?太炎兄身為青島大學的校長真是居功至偉啊。”

章太炎笑道:“哪裏是我的功勞,隻不過是孫總督舍得花錢罷了。總督答應我每年為義務教育提供不少於200萬兩的經費,在這青島大學更是投資達1000萬兩白銀之巨,今日的青島文教興盛,那可都是拿錢堆出來的。”

梁啟超聽得咋舌不已,維新派辦的京師大學堂要花費30萬兩白銀,結果朝廷說沒錢,最後隻能向全國攤派,可青島一所大學就花費1000萬兩白銀,這就是差距啊!梁啟超問道:“建一所學校要花這麼多錢嗎?這些錢都足夠再建一支北洋海軍了。”

章太炎道:“我也覺得不可思議,可是孫總督花錢就是大手大腳,光從德國進口先進的實驗設備就花了數百萬兩白銀啊。不過這也是我佩服孫總督的地方,他寧可少建一支軍隊也要興辦教育,咱們這位總督雖然有時候表現的很幼稚,但對教育那可是絕對重視的。”

“哦,我總督大人還有幼稚的時候?”梁啟超八卦道。

“別看孫總督平時一副老謀深算的樣子,但時常幹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青島大學剛建成的時候,他竟然想一次招收幾千名學生,真是無理取鬧。”章太炎道。

梁啟超聽後哈哈大笑:“看來孫總督是有些急功近利了,國內的高等學堂一次招生幾十人都算多的了,總督怎麼會想招收幾千人呢?”

章太炎道:“我也問過他,他說自己上大學時學校有上萬人呢,招收幾千人怎麼了?把我氣得啊,我問他哪所大學有上萬人,他就答不上來了。”(不同於今日的擴招,清末民國時期的大學一個教授隻指導一兩個學生,一般大學就幾百人。)

梁啟超問道:“那青島大學現在有生員多少?”

章太炎答道:“現在學校設有國學、政法、外語、工學、商學、格物、化學、農學、醫學九個學科,全校共有學生672人。”

梁啟超疑惑道:“那我怎麼發現學校的學生遠遠不止六百多人?”

章太炎道:“還有一些是附近高等中學的學生和沒有考入青島大學的借讀生,他們常來學校聽課,反正這麼大校園閑著也是閑著。”

梁啟超道:“青島的教育的確冠絕全國啊。”

章太炎道:“要說青島教育真正冠絕全國的那就是‘義務教育’了,現在青島和琉球家家戶戶的兒童都有學上,即便是不想上學的孩童,我們也要強製他們上學。”

“還有強製入學這樣的事?”梁啟超難以理解。

章太炎道:“青島孩童上學都是免費的,中午還為學生免費提供午餐。從甲午年開始孫總督就免除了青島所有的農業稅,可是如果家中有適齡孩童但沒有上學,那不但要拘留家長15天,還要繼續交農業稅。”

“哈哈,真是匪夷所思,聽說過官府逼要錢糧的,還沒聽說過官府逼著人讀書的,太炎兄在百姓眼中也是一位酷吏了吧?”梁啟超打趣道。

章太炎也是麵露微笑:“哈哈,痛並快樂著吧,其實民眾也是能理解我們的,一開始還有人不讓孩童讀書,可現在都巴不得讓孩童進學堂呢。章某最開心的就是擔任了琉球教育總長和這青島大學的校長,能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就是最快樂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