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民的理財是平穩和務實的。在他任財政廳長以前,為了獎勵稅務人員,增加收入,規定了不少收入提成辦法。如田斌稅,規定縣長在總收入內提成5%歸己所有,正副稅務局長和征收人員提成1.5%,此外還有稅收提成,由稅局掌握分配。因此,一個稅務局長的月收入,比一個專區行政長的月收入還要高出很多。由於當時規定各縣縣長兼任各縣稅務局副局長,這些縣長又多由漢族人員充當,他們的高收入及其變相的貪贓枉法引起了當地民族縣長和民眾的不滿。為了嚴肅財政紀律,消除這種弊端,理順各方關係,毛澤民決定各縣稅務局長統由財政廳委派。他一再告誡他們,要尊重當地民族縣長,和衷共濟,完成收入計劃。全部取消提成慣例,考慮到會影響收入,毛澤民采用逐年降低提成的辦法,避免一刀切。
盛世才掌權初期,地主們雖然占有很多畝地,但每年繳納的田賦很少。因為他們的地畝常化整為零,分租於貧農,立約言定,按四六分成,地主占四成,租地人占六成,但種子、差徭、賦稅,地主不管。租戶每年雖得六成,除留種子和繳納賦糧外,還帶應付差徭,信仰伊斯蘭教的農民還按本人全年收入繳納1/40的“烏守紮卡提”宗教糧,因而每年所餘糧食,不足糊口,難以度生。占有大片土地的地主不納糧,不應差,一切都加在貧農身上。根據毛澤民頒布的稅收條例,各縣稅務局同縣政府一起組織群眾,將全縣巴依的土地、資產進行複查,核定納稅量,按規定征稅。這樣核定征稅,既杜絕了偷稅漏稅現象,又改變了稅收混亂局麵。
毛澤民經常強調,理財要有全局眼光,不能竭澤而漁,殺雞取蛋;要蓄水養魚,養雞生蛋。收入有了來源,支出才有保證。毛澤民認真實施經濟計劃,親自擔任新疆二期三年建設計劃起草委員會委員長兼財政組組長。在財政金融日趨鞏固下,新疆經濟建設得到空前發展。他在新疆留下了感人的業績,僅以農業為例:減免農業稅,指導獎勵牧民從事農業生產,使全疆開始在較大塊土地上耕作。全疆開墾荒地5392488畝,單以和田為例,兩年開荒達153019畝。水利興建也頗普遍,迪化紅雁池水庫修建,麥蓋提縣引玉河水大渠完成,伊犁裕民渠河槽及渡水槽的增設,博格達山水利勘察的成功,修繕長90公裏深寬3米至9米的伊犁皇渠,修繕長30公裏深寬1米至3米的焉耆烏拉斯台渠。此外,棉種的改良,農作物病蟲害的撲滅,新式農具與農機的推廣使用,均獲得成就。為發展農業,銀行逐年增加貸款,並調整貸款項目。1938年發放貸款40萬元,貸籽種3萬石;1939年發放農業貸款47.5萬元,貸籽種4.1萬石;就在這兩年,財政廳還撥專款從蘇聯購買了各種農機用具2萬多件。1940年對農業的貸款總數達百萬元,各類籽種6.9萬石,並免息給阿克蘇、喀什、和田等地區農民團體優良棉種30噸。1941年春耕農機及特種農作物貸款總數達250萬餘元。
毛澤民站得很高,新疆財政和新疆建設就像他麵前的一幀米白色宣紙,他揮毫潑墨,酣暢淋漓地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