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俄文班(2 / 2)

我們住在招待所裏,食宿安排的很好。每餐高級白米,有酒有肉,生活舒適、美好,但是攏不住飛向延安的心……

半個月後的一天,鄧發同誌突然把我叫到他的寢室,言談中有意識地了解我的情況。我都如實地做了彙報,並把陳琳同誌的信交給了他,我說:“您需要了解我的詳細情況,可找陳龍同誌,他了解我……”

陳琳同誌在信中著重介紹我的俄文好。鄧發同誌一麵看信,一麵用眼睛審視我。從這目光中,我看出是信任的,友好的。盡管如此,我對自己的去向仍不摸底,一顆心仿佛吊在半空,忍耐不住地問他:“明天同誌們回延安,我是不是跟他們一塊走?”

鄧發同誌回答得很幹脆:“你留下,發揮你的專長,到新兵營去工作!”

新兵營是個什麼單位?對我來說不得而知;但想到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沒有二話,服從組織分配!第二天,便背起行裝來到新兵營。

我當時不習慣的是,要換上盛世才部隊的灰色軍衣,紮裹腿、束皮帶、戴國民黨帽徽。一到新兵營,組織上便向我交代必須遵守紀律,不許隨便上街,不準一個人出去,見了熟人不準說話,尤其是不準談論有關新疆的問題。總之,對外人一概不準接觸。

新兵營除總隊部外,下設四個大隊,開頭分班學習文化,後來轉入學習軍事技術。平時學習,首先給高級班上課。高級班的學員由各大隊的幹部和文化水平高的同誌組成,大約100多人,課堂設在炮兵大隊禮堂,統一授課,分組學習。普通班學員主要學習語文、算術、政治常識等基礎課。技術課一般由蘇聯教員任教,由翻譯講解,教員講完就走。學裝甲、汽車、火炮等,到盛世才部隊裏現場實習。

新兵營設有教研室,一間大房子裏住著三個教員。孔原同誌教黨的建設,彭加倫同誌教近代史,曾湧泉同誌教俄文。我到新兵營後,鄧發同誌宣布由我接替曾湧泉同誌教俄文。

新兵營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成立了一個俄文班,共計十名學員。其中有男學員六人,他們是:蘇啟昌、安誌遠、天寶、李複興、餘學彬、陳厚基;女學員四人,她們是:王韻雪、鄢儀貞、田力君、李菲儀。學習中所用的俄文教材,都是由我臨時編寫。我不僅負責授課,還要親自輔導、批改作業。每天上午講課兩小時,下午學員個人自習。

我從1938年7月開始教俄文,直到1939年,大約一年半的時間。教學工作是順利的,同誌們的學習成績很突出。為了備好課,我常常工作到深夜。

除了教俄文之外,我還擔負軍事技術的教學任務。例如:機關槍性能及應用,組織野營訓練時教步兵分隊戰術。此外,在黨內擔任新兵營直屬隊黨支部書記、總支委員兼組織幹事。馮鉉同誌任副組織幹事。

新兵營設總支委員會,下設直屬隊支部,裝甲、汽車大隊支部,步兵大隊支部,炮兵大隊支部,醫務所和無線電訓練班支部,這幾個支部均在總支委員會領導下,航空隊支部直接由中共黨代表領導。

在新兵營這所大學校裏,學習十分緊張。同誌們為了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軍事技術,孜孜不倦,勤奮不息,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向上攀登,獲得了較好的成績。

當時新兵營不準談戀愛。有一次,鄧發同誌讓我整理一份《費爾巴哈論》的資料,他給我派了一個助手,名叫鄢儀貞。在翻譯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漸漸熟悉了,關係也更加密切了。

1939年3月,鄧發同誌去延安前,我把同鄢儀貞的關係向他做了彙報。鄧發同誌當即表示:“不準談戀愛!要說老實話,誰是你們的介紹人?”我故作理直氣壯地說:“是你介紹的呀!”鄧發一愣:“你胡扯!”我滿不在乎地說:“不是你讓我們在一塊整理《費爾巴哈論》的資料嗎?就從那時我們……”氣得鄧發哭笑不得。他從延安回來後,就批準我們結婚了。

§§第五章 “我們遲早要建設自己的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