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軍醫、獸醫(1 / 1)

洪耀——

我作為西路軍的一名醫務人員,隨軍進駐迪化,被分配在衛生所工作。衛生所的人來自西路軍各個部隊,水平高低不同。大家對戰地救護比較熟悉,但其他醫務知識缺乏,有些病看不了。在戰爭年代,既缺醫少藥,又沒學習條件,我們很是為難。衛生所主要是打針、治治沙眼和頭疼腦熱小病。稍大點病,有時請蘇聯醫生,有時送迪化醫院。動手術之類的事情,我們都做不了。

1937年下半年開始組織醫務所,以原有衛生隊14名同誌為主,其中一名是從蘇聯回來的。組織工作由原西路軍衛生部部長蘇井觀同誌負責。1937年底,蘇井觀同誌隨同李先念同誌回延安後,由楊錫光同誌繼任。楊錫光是紅五軍團衛生部醫務主任,蘇井觀和楊錫光是當時醫學專家,早在長征時期他們就已聞名。我是西路軍總部野戰醫院的,對於外傷的救護,稍有些常識,但在西路軍中,整天打仗,傷員太多,隻能為一些同誌進行緊急包紮。

醫務所組建起來後,由於住在總隊部,同無線電排一起成立了一個黨支部,開始時支部書記是荊振昌,後來是楊錫光。

陳雲同誌回延安之前動員我們學醫,挑選了洪耀(洪賢奎)、肖邦林、朱月輝(朱明輝)、謝流泉(謝華)、周雲超五位同誌到盛世才的軍醫學校學習。同時調肖永漢(肖平)、陳浩萍(陳銀山)、謝良洪、胡炳孝、易良榮、王明朝六位到新疆獸醫學校學習。

我們軍醫班共40人,主要學習技術。課程有外傷學、戰地救護、外科、臨床護理、手術等。有時是蘇聯教官上課,有時是盛世才的教官上課。這些人在當時是有相當水平的,教得好,比較認真。我們五個人在班裏學得好,成績都在前幾名。由於延安急需人才,我們沒畢業就回延安了。

朱明輝——

1937年底的一天,黨代表鄧發和楊錫光同誌前往新疆盛督辦處及軍醫學校,商定由新兵營醫務所抽調11名同誌,到新疆軍醫和獸醫學校學習。五名同誌到新疆軍醫學校學習,六名同誌到新疆(軍辦)獸醫學校(獸醫站)學習。大家到學校報了名,並參加了考試,合格之後才被錄取。

1938年1月12日,到軍醫學校學習的同誌正式入學,參加了新疆軍醫學校舉行的開學典禮。學製兩年(1938年1月至1940年1月),但我們隻學了一年半就畢業了。

迪化軍醫學校規模不大,學習軍醫的同誌就在這個學校門診部的眼科、生理、解剖、病理、藥物、內科、皮膚、傳染等科實習。軍醫學校的負責人對新兵營的五位同誌比較客氣,加之這五位同誌在學習上刻苦努力,影響也較好。

衛生所與各大隊一樣,都是直接受工作委員會領導。畢業後,除學獸醫的四位同誌繼續留在迪化工作外,其他七名同誌都在1940年2月6日回到延安。

謝良洪——

我當時在二大隊學汽車,於1938年5月畢業,不久被調到衛生所學醫。延安來的王韻雪、王憲唐、李濤等給我們講文化課。當時的衛生所所長是紅四方麵軍的衛生部部長蘇井觀同誌。

1939年11月,組織決定讓我到盛世才的獸醫學校學習,同去的還有肖永漢、王明朝、胡炳孝三人。1940年1月,西路軍總支隊部分同誌返回延安,我急了,直接找到陳潭秋要求回延安。潭秋同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在這裏也是抗日,都走了這裏的工作誰做?要聽黨的話,服從分配,學獸醫的同誌由你負責。”

1941年11月,我從獸醫學校畢業了。前三名都是我們的同誌,並得到了鋼筆、毛毯的獎勵。我被分配到盛世才政府,其他人分配到獸醫院工作。獸醫學校校長曾參加過東北抗日義勇軍,對蘇聯顧問說:這些人就是不一樣,表現好,紀律性強,自覺性高,工作交給他們我就放心了。那時,我曾隨蘇聯顧問跑遍了北疆。一次我從外地回來,與吉合同誌一起去看望正在害病的蘇聯顧問。吉合同誌說:“謝良洪同誌是參加過二萬五千裏長征的紅軍。”顧問夫人大吃一驚。顧問請我們吃飯,深有感觸地說:“中國若是都像你們這樣的人,日本鬼子根本打不進來。”

1942年3月,潭秋同誌通知我:不要再上班了,盛世騏被殺,四一二閱兵式也被取消。我們在外地的人陸續被調回迪化集中,後被盛世才逮捕,投進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