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炮兵大隊(1 / 1)

宋承誌、王德潤——

四大隊學炮兵,也叫特科大隊。學炮兵之前,約80多人。因為學炮兵對身體條件有一定要求,所以將身體差的同誌調到三大隊去了。不久又調走了幾位文化程度較高的同誌到航空隊學習,又從總隊部調來四位同誌,都是首長的警衛人員。這樣,從1937年冬至1938年秋這段時間,四大隊的人員約60多人。大隊下轄兩個排,四個班。第一排:一班是野炮班,二班是觀測通訊班;第二排:三、四班都是山炮班。每班十人左右,炊事班不到十人。1938年秋,從蘇聯回國的原東北抗日聯軍的二十來位同誌,編到四大隊學炮兵,四大隊又有80多人。四大隊的領導幹部和排、班長在學炮前後有些變動。沒有學炮前,大隊長是曾玉良,政委是胡鑒。學炮之後,大隊長是宋承誌,政委仍是胡鑒,胡調走之後政委是鄒開盛。

為了教學,我們向盛世才部隊借用蘇造7.2厘米口徑野炮一門,7.62厘米口徑山炮兩門,炮鏡一部,方向盤兩部,還有電話機、備複線等。火炮是用馬牽引的,全大隊有30多匹馬。

炮兵大隊的學習課程有文化、政治和軍事。

文化學習:文化課有語文、數學和地理。文化學習分甲乙兩個班。因為學習炮兵射擊的需要,炮兵大隊特別重視數學課程。甲班學到三角、幾何等與炮兵射擊有關的部分;乙班學的內容簡單一些。教文化課的,先是從幹部大隊派來的人擔任,後來任教的是從延安來的一些知識分子。

政治學習:政治課,主要是學習政治常識、社會發展史、中國近代革命史、中國現代革命史、黨的建設、聯共(布)黨史,以及毛主席當時發表的文章。陳雲、鄧發、陳潭秋同誌都很重視我們的政治學習,他們除了經常給我們作時事、政治報告外,還講授政治課。黃火青、孔原、馮鉉、彭加倫等同誌都是政治教員。後來各大隊政委也教本大隊低級班的政治課。政治學習是主課,抓得很緊,經常進行小、中、大考試。政治課各大隊學習的內容基本相同,有時是全總隊在一塊上大課。

軍事學習:四大隊主要是學習炮兵,但排以上幹部也參加總隊統一組織的步兵戰術(合成軍戰術)學習。蘇進等同誌任教員;還有一個蘇聯顧問給我們講軍事課,由吉合、常乾坤同誌當翻譯。

炮兵技術、戰術學習,大體分為:火炮、器材操作;炮兵的射擊理論、射擊法則和射擊指揮,炮兵專業戰術等。分兩個教學班:副班長以上的幹部學習全部內容(當時大隊的正副班長,絕大多數是原部隊中的排、連、營級幹部);文化程度低的同誌,隻學火炮、器材操作、射擊基本知識和有關的專業戰術。教射擊和戰術課的教官是蘇聯顧問,教火炮操作的是新疆軍官學校的教官。每年進行兩次炮兵實彈射擊。

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同誌們在政治、文化方麵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炮兵技術訓練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些同誌在後來的戰爭中特別是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不少同誌成為我軍炮兵部隊的團、師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