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你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嗎(5)(1 / 3)

我相信,我要做的,就是在那六大“軟環節”中體現我的價值;我渴望抓住一切去探尋生命的意義,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

如今的我,已不再是大一剛進校時的毛頭小孩,經過了一年多的成長,我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以及世界觀,遇到事情不會再隨波逐流,而是更喜歡獨立思考,力爭透過現象去看事情的本質。我認為,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想在六大“軟環節”中發光發熱,必須具備各種各樣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從小到大都被強調的學習能力。在經過了大一上半學期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之後,我嚐試去參與各種各樣的學生工作,參加誌願者活動並在其中成長了不少,成熟了許多。但我仍然很迷茫,總覺得自己為以後就業作的準備還是不夠。在此,借這個寶貴的機會,我想請教一下金誌國先生,您認為在當今中國產業結構下,一個優秀的、可以在“軟環節”中體現價值的大學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和素質?我應該如何在大學中有意識地對這些能力和素質進行培養和鍛煉?或者您認為,對於我這樣一個即將大三,學習電子與計算機工程並且有一定社會實踐與學生工作經驗的學生來說,還需要為以後進入社會就業作些什麼準備?期待您於百忙之中賜教,不勝感激!

此致

敬禮

楊膳丞,上海交通大學

背景資料

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第一專業為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第二專業為工商管理。曾任學院足球社社長。任學院體育部部長,組織參與過多種學生活動與誌願者活動。

性格關鍵詞:樂觀,開朗,不服輸

職業關鍵詞:IT業,金融業,服務業

人生態度關鍵詞:天道酬勤,實現自我價值,享受生活

困惑關鍵詞:就業壓力,素質能力,如何培養

膳丞同學:

你好!

讀到來信,深深地感覺到你是一個眼界寬廣、善於思考的同學。身為一名大二學生,就能夠對世界產業鏈競爭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夠對中國製造業的現狀和問題有清晰的把握,這是非常難得的。

在2008年品牌中國論壇上,對於中國製造在世界經濟產業鏈的位置和未來,我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應該說,改革開放30年的成果之一,就是中國進入了全球價值鏈,但目前的位置是在“微笑曲線”的最低端——製造環節。沒有網絡、沒有品牌、沒有超前的研發團隊,中國企業就隻能擔任一個“搬運工”的角色。更多的價值被其他環節,尤其是被兩個高端的“技術”和“品牌”奪去了。我們要想走上價值鏈的頂端,就必須堅定不移地發展自主品牌,不然的話,中國和中國企業就永遠沒有話語權。

但是不是在中國的產業結構背景下,以“一”為主而不是以“六”為主的產業結構,導致大學生專業不對口從而導致失業和人才浪費?也不盡然。我始終認為,大學教育是素質教育,是一個人能力和素質的塑造階段,而不單單是教授技術或者某項專業能力本身,它是更深層次的、更寬泛意義上的一種學習和提高。

很高興看到在大學生活中,你能去嚐試各種學生工作和誌願者活動。我想通過這些活動本身,你一定有自己的收獲和體會。這些體會和感悟是在自己親身實踐的基礎上感知到的,是書本上學不到的,但卻又是將來踏入社會時非常重要的甚至是競爭中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

在當今產業結構下,哪些能力和素質是應該具備的?又如何有意識地去培養這些方麵的能力?這是你在來信中特別苦悶的問題。相比具體的專業能力,我認為基本能力或者是思維方式更重要一些。一個年輕人要想脫穎而出,有幾個方麵是要特別留意加強的,這些特質短期內一旦形成,別人很難超越。這也就是打造自己的“軟實力”,不僅是在專業上,更重要的是在自身基本的能力和素質上。

思考。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善於思考,並敢於付諸行動,是成就自我的基礎之一。一個敢於思考、勤於思考的人,對接觸到的每一樣事物,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解讀,長此以往,也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軟實力”。

創新。對個人而言,創新是成功的捷徑,創新能讓一個人不斷地突破自己;對企業而言,創新就是核心競爭力,能幫助企業找到競爭藍海;對國家而言,創新就是生產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沒有一個有遠見的企業家會把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人拒之門外,相反,企業家們非常珍惜、嗬護這些創新的火花。青島啤酒科研團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以後,我就為他們頒發了100萬元的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