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權重死後奢華(3 / 3)

第三次是在光緒十六年(1890)清明節。這一年實在是太特殊了,當時,光緒帝剛剛舉行了親政典禮,站在紫禁城太和殿上的光緒意氣風發——那是別人科舉的終點,卻是他夢想的起點,他的夢想就是以天下為己任,但是這讓慈禧明顯感到了權力的危機。更重要的是,一直對自己忠心耿耿的醇親王奕譞在這一年病死了。他不僅是光緒的父親,還是自己的親妹夫,所以慈禧心裏很煩躁,又想起了自己的金井。於是在清明節這天,她親自前往陵寢投寶,這批寶貝中有一件不同尋常——可以說是慈禧最喜愛的寶貝,檔案記載這是一個珍珠手串。

該手串上鑲有18顆大珍珠,4顆小珍珠,上麵鑲嵌著各種各樣的寶石,有紅碧璽、綠玉、珊瑚、茄珠等,慈禧一直將之戴在手腕上。她能夠把這件寶貝摘下來,投放在金井裏,是十分心疼的,所以在8年後還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將之取出的事件。

從此以後,慈禧足足有12年沒有再向自己的金井中投放過寶貝,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這段時間她與光緒帝的較量進入膠著的狀態,光緒帝一心想改革,慈禧對此十分不安。帝黨和後黨之爭趨於白熱化,慈禧下令捉拿維新黨,徹底搗毀新政,在這場對決中最終獲得勝利,使得變法被扼殺。但就是因此,還讓慈禧經曆了一次最艱難的西逃之旅。從那之後,慈禧就又想廢掉光緒帝,另立大阿哥,一直忙碌著。二是她的陵寢當時正在被拆毀,重新修建,她不想把珍寶拿去,因為那時候那裏是一片繁忙的工地。

第四次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清明節,已經68歲的慈禧再次想起了她的金井。這是她生前最後一次來到自己的陵寢,所以對慈禧來講這一次的意義不同往常。自光緒二十一年(1895)慈禧陵重新修建開始,她還沒有來過。雖然這一次她來的時候,工程還遠遠沒有結束,但是她也想看看到底建成了什麼樣子。在視察完之後,慈禧走向她的地宮金井,又一次向井裏投放了寶貝。

慈禧金井第五次被投入寶貝,是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的十月十二日,也就是慈禧死前10天,她當時派出了慶親王奕劻去金井前為她投寶。大概是因為慈禧剛過完她的74歲生日就一直拉肚子,而她對自己的身體情況肯定也有所預感,所以關於將來的安排,她就開始抓緊布局了。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她趕緊再次關注了自己的金井,特地派奕劻前去投放了10件寶貝。

實際上慈禧這次是一石二鳥,她不單單是想讓奕劻幫她往金井中投寶,最主要的目的是調虎離山。因為她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就趁機將狡猾的奕劻調出了京城,山雨欲來之時免得他這隻老虎在這個時候興風作浪,使得大權旁落。清代通史記載“或曰有意出之”,說的就是這件事。

在慈禧死前7天,她的金井迎來了第六次投寶。這一次她派出的是內務府的大臣,由他們去到定東陵向金井中投放了珍寶。

在這第五次和第六次投寶中,慈禧借他人之手投放的寶物基本上都是佛珠和佛像,把小小的金井都給塞滿了,這才讓慈禧徹底放心——因為這些寶貝都是自己精挑細選的。當時的她可能滿心天真地認為,拿它們來鎮墓,將來陵寢就能吉祥平安,免遭到盜掘的災難。

海量葬品

慈禧死後,她的心腹太監李蓮英參加了慈禧棺中葬寶的儀式,按照她生前的吩咐,將事先準備好的大量陪葬品放入了慈禧的棺槨裏。一切按照老佛爺生前的旨意做好之後,李蓮英就完成了自己最後的使命,就此結束了自己長達52年的宮廷生涯。

在李蓮英臨死之前,他突然叫來了自己的侄子,由他本人口述、侄子執筆,一口氣寫下了一本《愛月軒筆記》。

據《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的屍體在入棺前,先在其棺底鋪上了三層金絲串珠錦褥和一層珍珠,共厚一尺。然後在慈禧的頭部上首蓋翡翠荷葉,腳下置粉紅碧璽蓮花,並且頭戴珍珠鳳冠,冠上最大的一顆珍珠大如雞卵,價值1000兩白銀。接著又在慈禧的身旁放置了金、寶石、玉、翠雕佛爺27尊,腳下兩邊各放上翡翠西瓜、甜瓜、白菜,還有寶石製成的桃、李、杏、棗200多枚,身左放上玉石蓮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樹。此外還有玉石駿馬8尊、玉石十八羅漢,共計700多件。葬殮完畢又倒入4升珍珠和2200塊寶石,這才徹底結束填棺。

據說,光是慈禧棺槨內的珍寶就價值5000萬兩白銀,堪稱世界之最。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準皇帝”,簡直是構建了一座“地下紫禁城”,而在她入住這座地下宮殿前後,一定還有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慈禧太後生前手握大權,死後奢華不減,在她身上實在有著太多吸引我們去解開的謎。